文/宋麗
你有過姐姐嗎?那種說話得體乖巧、性格溫柔和順、長輩人見人愛的姐姐。
如果你有這樣一個姐姐,或者妹妹,而恰巧你是自我的、叛逆的、性格乖張的,我想你一定在家族里或人群中,體會過什么叫做嫉妒。
電影《愛麗絲夢游仙境》,第一部是謎面,第二部是謎底:愛麗絲這個姑娘偶爾掉入仙境,遇見各種奇妙的人和事,變身為超級女英雄,頻頻解救仙境里的世界,但這只是一個引子。這個故事,是關于一個王國里兩位公主的矛盾:家庭矛盾,權力矛盾,還有內心的矛盾。
白皇后和紅皇后,親姐妹,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事物的兩極。電影里,她們所有的細節都是臉譜化的對比:
白皇后,外貌美麗和善,周身籠罩著一層白色的光暈,猶如童話里的仙子。紅皇后,有一顆碩大的桃心型頭顱,奇怪,容顏丑陋,面目猙獰;白皇后的領地,世外桃源般美麗寧靜祥和,仿佛天使的故鄉。紅皇后的領地則毒蛇纏繞,藤蔓遍地,陰森詭異,是魔鬼的黑暗洞窟。
僅僅用和善的噓寒問暖、父母式的循循善誘、體貼動情的身體語言,白皇后就能讓人們甘心為她上刀山下火海。而紅皇后,只能靠專制權力、恐嚇威脅、砍頭等手段營造白色恐怖,用暴力威懾子民,讓他們在恐懼下臣服——一個像劉備,一個像曹操。
我要是劇中的愛麗絲,我也會義無反顧地喜歡上白皇后,并死心塌地為她驅馳效勞的。
可惜我只是個觀眾。從觀眾的角度看,我更喜歡紅皇后。白皇后時時刻刻把手臂吊在半空中,刻意做作的仙子樣兒看起來真惡心,我感到,一切都不是表面上那么美好,她可能是個偽善的綠茶婊。
而紅皇后,則是個焦慮的缺愛的小孩。
她說話都是靠吼,粗聲大氣,野蠻又粗魯,歇斯底里,可脆弱的時候,又那么孤獨和可憐。城堡外,電閃雷鳴,面對城下頭顱翻滾血腥涌動的黑暗之河,她站在窗邊呆呆地說,所有人都不喜歡我,都喜歡她,包括爸爸媽媽,還有那些城堡里的子民。
旁邊的男人邪魅地笑了,“讓人恐懼不是比讓人愛戴更好么,我的陛下?”
沒有人真心喜歡她,那些男人,要么是跟她一樣心狠手辣不擇手段的貨色,只會利用她,陽奉陰違,要么是戰戰兢兢的糊涂蟲,只會畏懼她。
她自卑,碩大荒謬的頭顱只會惹人笑話;她狂暴,動不動用砍頭的把戲威脅自己的子民;她有小女孩的情趣,喜歡把腿搭在豬柔軟的肚子上取暖休息,還把胖墩兩兄弟拿來取樂;她睚眥必報,所以不顧一切地要對妹妹復仇,還把瘋帽子一家給關起來。但又沒有把他們殺掉,保留著最后一絲仁慈。
我想,她可能很想回到最初戴公主王冠的那一天,儀式上,如果沒有瘋帽子沒控制住的那一聲低笑,她或許不會變成子民口中的笑料,也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變成歇斯底里的模樣,可能也就不會在瘋狂殘暴的路上一走到底。
原生家庭的矛盾,是所有小孩不幸的源泉。
童年時,白皇后和紅皇后顯然是性格不同的,白皇后表面上看起來溫順乖巧,但頗有心計,紅皇后坦坦蕩蕩,霸道,直來直去,性急。妹妹偷吃了點心,還故意把碎屑留在她的床前,被母親誤會。在質問中,又一口咬定自己沒有偷吃。
于是,紅皇后被母親冤枉,憤怒地狂奔出城堡,撞上命中注定的那口大鐘,頭部重傷,變成如今丑陋的模樣。
如果所有父母,看事情不是那么表面化,對不同性格的子女們都能一視同仁,看到他們的優點,一樣地去愛,哪里會有姊妹相殘的悲劇?
而冤枉了姐姐的白皇后,在此后的歲月里一直沒有表達過任何歉疚,還繼承了父親的王位。好處都是偽善的人得了:父母的寵愛,子民的信任愛戴,王位。由此把性格偏激的紅皇后逼上了對立面,變得殘暴,兇狠,不可一世。
當時間的萬世之鐘開始恢復魔力,蘇醒的紅皇后發現,是這個一直以來與自己為敵的妹妹牽著自己的手,她嫌惡地甩開了。
當妹妹終于對她道歉,還說“我愛你”時,她兇狠的面容開始安靜地崩潰,眼睛含著淚:從來沒有人愛過我,這么多年來,我一直等著你的這句話。
姐妹重歸于好,盡棄前嫌。而我好奇,回去以后,她們怎么分配權力呢?
白皇后是我們作為成人忠孝仁義的表面,紅皇后則是我們內心孤獨荒涼的小孩。
成人的忠孝仁義,虛偽但實用,在現實中一路過關斬將,收獲眾人的愛戴,行成某種堅硬的保護外殼。而內心的小孩,他兇暴,蠻不講理,卻色厲內荏,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和真心的愛。
每個成人,都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小孩,并與他握手言和。只有這樣,才有充足的愛和動力,走完剩下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