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影片將包含完整劇透不過因為并非情節懸疑劇、可能反而利于欣賞到編導們匠心掩藏的細節。
以人物為線索的解構
《愛麗絲2》是一部典型的可以按照主要人物來解構的作品。無論觀眾眼中“有多少個哈姆雷特”、原作者創作人物時、大多是根據戲劇所必須的矛盾沖突元素來構思的,要刻畫一個更為有血有肉的人物,一個重要的元素便是TA的“禍根”(Bane,使某人感受到焦慮甚至不幸的根源),因為它才是每個人人生轉折點前的真正核心驅動力;進而,作者會為人物的“個性”定調,可以說,人物在禍根的刺激下、所會做出的每次“選擇”、就根植于TA(在那一生命階段)的個性;隨后,情節再在不同人物的“選擇”中相繼演化,直到迎接每個人物(在各自禍根上)的結局。
五個人物顯而易見,在我完成提綱檢索圖片素材時,才發現官方其實已經制作了一套按人物劃分的精美海報。
人物一:愛麗絲
(愛麗絲·金斯利,駕駛已故父親的奇跡號航船闖蕩3年后回到倫敦,通過鏡子再次進入仙境,投入搭救親密朋友的冒險中)
她的禍根在于:
曾被她拒絕過的求婚者,蓄意誤導她母親逼迫愛麗絲必須放棄父親留下的航船來換回自己的房產
重回夢境后得知好友瘋帽子深陷在哀思中,而寧可冒極大危險幫助他(白皇后等已告知她如果過去的自己遇見穿越的自己整個夢境世界都會完蛋)
她的內在個性、外在情感/行為:
勇敢,信念堅定
影片開頭,就安排了一個涉險逃避海盜的場景,“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滿帆!滿帆!”(Full Sail!)、“戰勝不可能的唯一辦法,就是要相信凡事皆有可能”。有人評價最后一句話只是"蠢萌",可如果連整個大航海時代的歷史都忘了、那就太遺憾了——“凡事皆有可能”(不是“凡事皆一定能”)的信念歷來是極其重要的“分水嶺”
愿為朋友真心付出("You are my truest friend.")
聰明,關鍵時刻的冷靜
當多次往返與各個時間點、終于領悟了“時間”(掌管時間的大神)所提醒過的“你沒法改變過去,不過不得不說,你也許能從中學到點東西”的道理之后,回想起在"時間"清點代表著生命的懷表時、海托普家的懷表并沒有在,推斷出他們仍活著而改變了營救策略
她所走到的結局:
憑借著她的個性(勇敢、信念、機智等,包括最后飛奔時的"Full Sail")、以及所有相關者的支援,險之又險地挽回了時空崩潰,完成了幫瘋帽子與家人團聚的使命
放下了已經無可挽回的過去(她父親的死,那部分確實是在有生之年都“無可能”了),同意了她母親的方案,結果反而獲得了母親的理解,重新駕船繼承起了父親的事業
人物二:瘋帽子
(泰倫·海托普,帽子匠海托普家族傳人,昵稱Hatter(就是帽子匠的意思),愛麗絲最親密的朋友)
他的禍根在于:
看到自己兒時制作的紙帽子還在,認定家人其實還活著、急于要和父親道歉,卻因為自己無力找到(所有朋友都認定已經被惡龍殺死)、連愛麗絲都不相信他的直覺而頓覺生無可戀
因為成年后毀了紅皇后的加冕典禮被父親痛斥其令家族蒙羞、而離家出走,內心卻一直想獲得父親的肯定
他的內在個性、外在情感/行為:
極為重視自己的信念(且有依據)
請看與愛麗絲重逢的一幕,瘋帽子在極度欣喜之余,仍不忘捏一捏愛麗絲的臉、讓她轉個身,然后還左右看了一下,說“只有你一個人才好”,快速把她拉進門后,才開始傾訴心結。為什么重逢第一幕會是這樣?劇中雖沒有直接演出、但完全可以想見的是,在瘋帽子患上“抑郁癥”期間,所有的小伙伴們來規勸過他多少次?這一幕,表現的是他其實一直都在堅定地保護自己的信念!就和愛麗絲忠于信念一樣,瘋帽子也極有主見(并且有他的根據,這一次就是那個本該十幾年前就被父親嫌棄扔掉了的紙質的帽子卻竟然還完好地存在著),他不容并不知道或不相信他所說的真相的人們來一次一次摧毀他的信念…因為一旦摧毀了、可能的就都會淪為“皆無可能”了。
也因此,當愛麗絲因為接受了小伙伴們的“先入之見”也暗示找回家人已是“不可能”了時,瘋帽子立刻將她推出了家門(保護信念,而非單純自閉)、并傷心地說“你不是我的愛麗絲,我的愛麗絲會相信我”。直到衰弱至奄奄一息時,終于拿到了第一手真相的愛麗絲趕回來對他說“我真抱歉,我之前以為這是不可能的…當初我應該相信你”,瘋帽子才終于滿血復活;“你是我的愛麗斯”他說道。在信念方面,兩人確實是高度相似的。
堅忍:同樣是家人的死,愛麗絲更傾向于回避痛苦、瘋帽子則能夠樂觀面對(發現紙帽子之前);但他在確有依據之后并不會去“為了樂觀而樂觀”
智慧、純真
堅持正確的信念往往需要有智慧支持。別看瘋帽子平時確實瘋瘋癲癲,與小狗互換角色叼木棍玩得不亦樂乎,但其實在第一部中就體現了他的眼光(當所有人都不相信愛麗絲是6歲時就來過的那個女孩時,只有瘋帽子堅信并舍身保護她),在第二部戲弄加冕的紅皇后時、也表現出的是不畏權貴的智慧型人格(盡管他并不明白真相(后敘)、而少了理解寬容)。
鏡頭再切換到最后大功告成愛麗絲與瘋帽子依依惜別的一幕,“Hatter,我擔心會再也見不到你了”“不,我親愛的愛麗絲,在我們記憶的花園里、在夢想的宮殿里、你我會再次相見的”“但是夢想并不是真實的”“誰又真能分得清現實與幻想呢”。東方莊周夢蝶,西方我思故我在,這句只要在“鏡子”的一側就難以考證的、形而上學的話被安排由瘋帽子說出了。
片中有只鮮艷的“藍色蝴蝶”貫穿了始末(本片三大象征之一),正是在對應莊周夢蝶的時空觀念。中國市場對迪士尼的戰略意義也是毋庸贅言了。
他所走到的結局:
憑借著他的個性(信念、堅忍),終于苦苦挨到了單憑他個人力所難及的機遇,與家人團聚,并最終獲得了父親的肯定——“我的兒子,你干得真棒!”
人物三:紅皇后
(伊麗莎白,白皇后的姐姐,被扭曲了的靈魂)
她的禍根在于:
小時候因白皇后的一句謊言而被冤枉(偷吃了果塔),結果奔出皇宮撞了頭,而外表、性格都大變
在外表、性格大變之后,遭到周圍所有人的歧視、不理解,而白皇后卻一直都不愿意說出當年的真相,甚至導致其成年后皇位繼承權被剝奪
她的內在個性、外在情感/行為:
已被痛苦所吞噬
整天嚷嚷著要砍別人的頭(chop your head off),即便被"時間"好心收留在永恒城堡時(第一部中她已被逐出地下王國)、都還整天想著要通過時間魔球回到過去復仇。
其實她的心結,無非是“公正”。一次小小的不合理行為(比如說謊),最怕的就是會造成一個具有持續影響的后果(比如被歧視而累積痛苦);而紅皇后就是此種惡果的唯一親歷者,沒有“感受”就難以產生真正的理性,因此除了紅皇后自己以外、只怕就連經歷同一事件的白皇后、都不會覺得澄清最初的事實"能有多重要"(后敘)。
每次憎恨、頭都會大一圈(當她在加冕典禮上咆哮“I hate you! I hate you all!!”時),所以那個惹人厭惹人嘲笑的“大頭”的表象、是不是理應理解成一個人痛苦深度累積(往往伴隨著抑郁甚至行為失常)的象征?痛苦(頭大)之余,她再次當面質問白皇后“為什么不把真相說出來”——而后者仍舊沉默不語(后敘)。
“沒有人愛我、也沒人怕我”她在離席失敗了的加冕典禮時說了這句話。能對一個人講“公正”,要么是因為愛TA,再不然就是因為怕TA,這其實是紅皇后的潛臺詞、是她的有限認知。在永恒城堡里她再次對"時間"哀怨地說了這句“沒有人愛我”,時間趕緊說了“我愛你”(后敘)。
純真
沒錯,純真。愛"tiny things",從小愛用沙盒養螞蟻(并因此被誤認為偷了果塔);時間送給她禮物時也說了知道她喜歡"tiny things"。即使一直喊砍掉你頭,卻也只是把瘋帽子的家人縮小后囚禁在沙盒中。
甚至,在處理她這被扭曲了的一生的最大心結上,她最想采取的方法都絕不是把妹妹白皇后斬首,而是帶著妹妹、穿越時光回到“撞頭之日”——冒著與過去的自己見面會時空崩潰的危險——只為了能刺激她妹妹講一次真!(而未可得) 盡管傷心至此,在最后一幕中,白皇后終于幡然悔悟、真心向姐姐承認了錯誤時(后敘),她頓時完全釋然,一點糾結于非本質的恩怨上的雜念都沒有。理應如此。
她所走到的結局:
憑借著她的個性(被痛苦控制、純真),經歷了被全體放逐、被"時間"收留,以及險些在終極痛苦的控制下造成時空崩潰的劫難后,獲得了白皇后的講真、一直期待的“公正”
讓我們切換到這一被扭曲的靈魂最終獲得救贖的一幕:
(醒來發覺妹妹白皇后寧死護住自己已經石化的身體時,沉默,懊惱地走開)“為什么每次受傷害的總是我”(Why does it always happen to me)“為什么沒有人愛我”“我愛你,姐姐”“不,你不愛,所有這一切都是你的錯”,此時白皇后終于也打開了心結“我知道。我偷吃了果塔還撒了謊,我當時應該說實話,那這一切就不會發生了。我非常抱歉…如果還不太晚的話,請你原諒我吧”(紅皇后,淚水涌出)“我一直想聽到的、其實就是這一句”。
人物四:白皇后
(可美蘭娜,因一次說謊而改變了其姐姐紅皇后的人生軌跡,歲月靜好)
她的禍根在于:
小時候身為姐姐的紅皇后欺負她把母親做的果塔吃掉了大半,于是心有不甘而違背母命將剩余的果塔也偷偷吃掉,并在遭受質問時選擇了說謊,成為深藏的自己都不敢去正視的心結
(全劇最為隱蔽的禍根)周圍人對她的完美的認同,使得她對自己的“自我認同”也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而無法正視自己客觀存在著的微小瑕疵,卻不曾想“不講真”會導致極大的甚至無可挽回的惡果
她的內在個性、外在情感/行為:
近乎完美,而被完美所吞噬
當確有犯錯卻都堅決抗拒承認時,其實就已完成了這種被控制。在電影中,這一“完美”心結的解開、甚至表現得比從痛苦對人的吞噬中掙脫、更難做到——因為它要隱蔽深藏得多。痛苦,人皆厭之,美好,人皆慕之,旁人不會猜疑那美好的,自己呢?則往往會在“容易重視表面”的人性弱點下不知不覺中落入思路誤區,把表面的、去當做真實的,把真實的、反而當成“無足輕重”
身陷表面化了的“歲月靜好”的白皇后,并不是如有些人評論的“連永遠喝不到下午茶的懲罰都沒受到”,而是遭受著更為隱蔽、難以察覺的“禍根”(煩惱)!從她全身素白的裝扮、純凈脫俗的容貌,人們都會立刻愿意去聯想到她的內心、一定也是善良完美的,白皇后確實善良(后敘),可事實畢竟是、沒有人會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完美”到沒有缺點的。#粉絲們的不真,也慫恿了偶像的不真 = 捧殺#
白皇后可能認為一次犯戒“無足輕重”…(尤其在她幼年時),卻沒認識到一次都會造成一個具有持續影響的后果,對身心俱變的姐姐來說、歲月不再是靜好、而變成了痛苦的累積,"時間"的累積效應會是極其可怕的。可是如前述“沒有‘感受’就難以產生真正的理性”,白皇后在“維護”著自己的“美好”的同時、有意無意地未去對紅皇后做換位思考“感同身受”,以至于當紅皇后這邊已經崩潰了無數次,甚至最后強拉著她回到“撞頭之日”,重聽到母親的質問時,她都仍只是囁嚅著說了一聲,“No”(不是我)。終于,在紅皇后“頭大”到超越極限甚至不惜時空崩潰時,白皇后才驚呆地看著、曾經的“親人”。
善良
沒錯,善良。如果認為白皇后的“完美”就全是裝出來的、那就又走入另一個極端了。從小就能看出,她并不是去霸占美味的傲嬌性格,與所有市民也都親切相處,在姐姐的加冕典禮上、也是真心在高興;她是在她“沒有感知”的事情上持續殘忍,卻決不同于出于貪欲、對他人痛苦不顧的殘忍——而至于怎么會變得“沒有感知”的?答案已經講解過了。
時空崩潰后,白皇后不忍丟下姐姐已經被石化了的身體,寧可犧牲自己——“我不會丟下你的”她說。不過,這其實都還是她一貫的善良、真心愛人(包括姐姐),都還是相對容易做到的。對她而言真正難做到的,是后來的一幕——“自以為非”剖析自己;這卻其實是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大慘劇后才終于觸動到她心靈的…(不可悲么?現實中要等到這種時候多半已經是無法挽回了,也因此說,既隱蔽、又與真正的優點共生著的“歲月靜好”會有多么難破!)
有人說白皇后“造作”?請原諒她吧,“裝一輩子完人”真是件并不容易的事,多方面都繃緊弦自律著,本身并不是壞事(能進化到自然做到當然更強,但是有過程的);只是,當一個靈魂一旦確實犯了錯的時候,請務必勇于承認——不要把一塊瑕疵當成是整個自己來保護、它不是,而一旦你保護了、它可就真會取代你了
她所走到的結局:
憑借著她的個性(被完美控制、善良),在終于懂得要正視心結、完成了自我救贖的同時,也使紅皇后獲得了救贖。
人物五:時間
(無名,起初以“反派幫兇”形象出現,最終真相大白,是公正無私的秩序維持者,唯一在試圖安慰紅皇后的人、或神)
他的禍根在于:
愛麗絲奪走了“超時空魔球”(Chronosphere),可能導致整個夢境世界崩潰,而不得不駕駛手動的時間穿梭機去阻止愛麗絲亂來
他的內在個性、外在情感/行為:
公正,博愛/慈悲,負責
唯一愛紅皇后的人(在其無奈的被逐出地下王國之后),因為"時間"知道所有真相!(就連紅皇后都并無法知道所有真相,她也不能無私地“感同身受”到白皇后偷果塔時的委屈)
他具體的愛就是——迎合紅皇后,還能怎么辦呢?"時間"把她的缺點與她的優點相融合著、給她以愛(請看那個tiny的砍頭機),盡管仍然無法解決其心結,但畢竟盡量拖延著時間(等待契機/奇跡)。
當然影片中還表現了"時間"的自戀、笨拙等,但一部作品如果只有“理性”元素而全無“非理性”元素、是更“干貨”了、卻也犧牲了普及。
智慧
一個能觀察/“感受”得全面、從不抹殺記憶、公正無私、還有愛和耐心的人/神,自然就會有真正的智慧。“我們不能改變歷史、但有能力從歷史中學習”這句話就是"時間"教給愛麗絲的。
他所走到的結局:
收回了超時空魔球,獲得了愛麗絲的尊敬,繼續維持時間秩序
結語
最后,不要讓“自以為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吞噬了自己的靈魂(讀到過“自謂不公才是萬惡之源”的精辟見解),痛苦、如果說是血紅,完美、如果說是潔白,這“紅”與“白”都同樣會吞噬一個人的靈魂,
解救的方法之一,就是(煩心事/"禍根"當頭時)首先尋找/清理自身側的原因(因為沒人能代替你做。紅皇后如果能想到是因為自己多吃了妹妹的那份才導致了妹妹后來的偷吃、也許能更好地處理“果塔事件”;對白皇后來說更是該盡早講真),
方法之二,則是對從你角度看覺得看不慣的人、更多關心一下其“之所以行所行之事”的根源(存在的必有理可循),在力所能及時盡一份力,莫讓"時間"成為唯一安慰被扭曲了的靈魂的人。
如果看官并不需要如此隔靴搔癢般的“抽象說教”來安慰,那么或許你可以重新再看一遍感官體驗絢麗豐富得多的《愛2》,收獲一份真正屬于自己的領悟!
花絮/補充
(意猶未盡的才看過來吧)
別看瘋帽子在劇中妝畫到認不出來,扮演他的其實就是飾演《加勒比海盜》中那個帥酷杰克船長(好吧,也同樣瘋癲)的Johnny Depp。
片尾:謹以此片獻給我們的故友Alan Rickman(1946-2016,哈利波特中飾演斯內普教授,在愛麗絲I、II中都擔任了配音)
他所配音的正是那只貫穿始末的藍色蝴蝶"Absolem"(第一部中還是毛毛蟲);第二部三大象征之一:莊周夢蝶,孰真孰幻?隱隱也寄托了攝制組對故友的一份哀思與祝愿。
第二部的編劇與原作的第二部內容上大相徑庭,但獨具匠心地繼承了其核心要素:反轉(原著中角色與第一部都發生反轉)、時間、夢(紅國王的夢)。看過原著就知道這次琳達大媽改編得有多不易了!
盡管愛麗絲與瘋帽子是女主男主般的存在,可最主要的矛盾,卻其實是在紅皇后白皇后之間發生。
一個人的“禍根”與另一個人的“禍根”之間都會是存在直接關聯的(借用《云圖》的一個文眼:"We are connected")
在古老的希伯來語《猶太法典》中,規定了罪過必須以復數形式敘述和表達(“我們有……罪”),從而使個人和全體禱告者共同悔過并求得寬恕。
如此我們現代人都尚未普及的終極智慧,卻在生產力/教育能力都落后的文明早期出現,這本身是不是也是“時間之神”的穿梭眷顧呢?
鏡子里(也許是熒幕、或液晶屏里)有另一個“世界”,我們通過觀看、體驗這個世界,也折射出了我們真正的自己。
瑪雅歷法20個星系印記中有一個就是“白鏡”,代表著“折射”(reflect),鏈接1、鏈接2。
其實影片中每一個靈魂、都有被扭曲了的地方(如瘋帽子從小被父親的嚴厲傷了心),一方面自省如何減少和挽回扭曲到他人的不合理言行、一方面增強對“被扭曲”的合理抗性和復原力,就是每個靈魂對人對己的終極責任吧。
其實小伙伴們早有了甘為挽救瘋帽子共同犧牲的心理準備,仔細看,白皇后提到“那個辦法”時,白兔子就是一驚,它是唯一還膽小害怕的小伙伴,不過他的每次出言提醒、都被其他小伙伴輕描淡寫的化解開了,一直到成功將愛麗絲送進永恒城堡后,“一切順利,愛麗絲”“Hatters count on you.(瘋帽子就靠你了)”,柴郡貓說了一句“We all are.(我們大家都是)”
用“房契”交換Wonder“奇跡”號 = 用“安穩”交換“信念”的象征。
若干為了前后呼應做出強調、卻可能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時間是小偷、惡棍”的含義
片頭,當回到家的愛麗絲說“思念父親”的時候,愛麗絲母親說“我也想,不過時間過得好快,它真是個殘酷的主人”,愛麗絲回答說“時間是小偷、惡棍”;片尾,她在與時間對話時解釋了,“小偷、惡棍”指的是“時間偷走了我愛的一切”,“但現在我知道,你是先給予后拿走,每天都是一份禮物,每一小時、一分鐘、一秒鐘”不過對此切莫做雞湯式的解讀,愛麗絲說話的上下文側重點未必一樣(參見她的禍根),否則又要陷入“歲月靜好”的隱蔽禍根了…(笑)
“滿帆!滿帆!”(Full Sail! Full Sail!)
片頭,為逃避海盜涉險穿越淺談時,所依靠的就是Full Sail,片尾,水手們迎接愛麗絲船長歸來起航時,再次高呼Full Sail。滿帆,在影片中的重要性,在時空崩潰時愛麗絲的奔跑中最為得到體現,為了把“幾乎不可能”的挽救成“可能”,Full Sail 的精神的確是不可缺的。
對于影評差評中無理部分的批駁
批評“劇情:沒有優勢;讓人搞不明白;矯揉造作;牽強附會的古怪設定”
其實看過原著第二部的話,就知道要從那更為費解的故事中抽離出三個要素是多難的一個工程。而且電影中、尤其對對話的設置極為細致,如果因為沒能用心滲透進去讀、而沒有讀到的話,就不能反而斷言電影本身不佳了(的確可以說“自己作為受眾而言、并未能看到這部作品的好處”,當這樣的人數多時、也確實是一部作品未能適合于時代的表現)。
批評“一個果塔引發的女王決戰,低幼!”“理想主義”
不得不提醒的是,閱讀一部童話作品時,該不該連比喻、象征、簡化都忘了,撞一下頭會不會真的“頭變大”呢(還是象征著痛苦在積聚)?點到為止吧。
關于“理想主義”,有智慧、有依據、也堅守信念,是不是就一定會有圓滿結局了呢?不是,不過還是那句話,如果連這些都沒有,那么原本可能的、就都只能淪為“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