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1輕松成為效率達人20-笑來老師的高效技巧11-不寫就出局第二十一篇
有的人輕輕松松就能全部兼顧,有人卻累的半死仍顧此失彼。原因之一就是做事效率差別太大。
我愿意和你一起,通過學習大部分人沒有掌握的技巧方法,早日成為效率達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實現遠大目標!
如果你有效率難題可以留言,我會抽空回復或在以后的文章中涉及。
------------------------------------------------------------
這是我前面的20篇文章:輕松成為效率達人系列文章鏈接匯總,請你閱讀,歡迎在文稿下留言。
最近這段時間,我會逐字逐句系統閱讀李笑來老師的作品,通過筆記的方式,把其中有關提高效率的內容摘錄提煉出來,以便我們一起學習進步。
《把時間當作朋友》第四部分(第四章 學習)
笑來老師雖然把電子版免費放在了上面的鏈接,但要想提高閱讀體驗或送給朋友,可以從下面的鏈接中購買。
第四章:學習
1. 學習是人類使自身高效擁有多種能力的唯一手段
通過各種工具,比如汽車、望遠鏡、計算機等,都可以延伸或提高我們某方面能力。
而學習,則是快速提高我們自身多種能力的唯一手段。
如果沒有學習,人類就不會擁有多方面的能力,更不會產生少數擁有非常多能力的人(正是他們創造出上面那些能讓普通人提高能力的工具)。
2. 學習有幾個你不一定知道的特點:
- 學習結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你自己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所以不論條件如何,任何人都有機會獲得好的學習結果。
- 學習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行為,沒有之一。
- 一個人如果最終習得某種技能,就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就相當于讓自己擁有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 任何知識的獲取,都是不可逆的。
- 學習的重要起點是:起碼學會一種技能。無論這種技能多簡單、多普通。一旦擁有了一個起點,學習欲望就會像發了芽的種子,它會越來越茁壯,越來越堅強。
- “拒絕學習”的人往往陷入一個“邏輯死循環”:懶得花費時間與精力而拒絕學習——拒絕學習就不可能知道學會一項技能的收獲有多好、多大——對學習的好處無從了解,自然就沒有學習的動力。
所以,千萬不要拒絕學習。
3. 學習的3個初級途徑
獲取知識最基礎的手段是“體驗”。
所謂“體驗”,通俗地說就是來自五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
再高級一點,就是“試錯”。
試過之后,知道錯了,以后就不再犯了。但是有些錯誤代價太大,試不起,所以在人類最古老的年代,“教育”是要靠“鞭子”的——做對了,可能會有獎勵,但做錯了,一定要受到懲罰。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多的父母或老師把懲罰當作主要的教育手段。除了有爭議的體罰,很多時候這種手段能快速有效的達到目的。
還有一個重要得多的手段是“觀察”。
“觀察”擴展了我們的學習范圍。我們依靠觀察常常可以從他人的經歷中獲得經驗或者教訓,進而將其轉化為自身擁有的知識。正所謂“他人亡羊我補牢”。
然而,“體驗”、“試錯”和“觀察”,都有很大的局限。
這是因為“體驗”、“試錯”和“觀察”離不開人的五官感受,而大量的知識是無法通過五官感受或者超出感受范圍的。
4. 學習的中級途徑(手段)
對“體驗”、“試錯”和“觀察”進行補充的,就是“閱讀”。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的更加重要的手段,當然也是相對更加需要運用心智能力的手段。
為什么“閱讀”明顯比“體驗”、“試錯”和“觀察”要高級,因為具有閱讀能力的物種要能逐漸發展出文字,而人類的經驗可以通過文字來準確地記錄、存儲和傳播。
讓我們觀察一下周圍。由于沒有“閱讀”能力,人類之外的物種只能依賴最落后但很神奇的方式積累經驗——基因遺傳。
閱讀,有幾個你要注意的地方:
- 人類擁有文字之后,并沒有馬上因此獲得應有的“實惠”。即使經過幾千年的歷史,保存、教授或傳播文字的成本依然很高,只有少數人才有機會識字。(例如,中國直到建國前,識字率也僅達到20%-30%,正是因為成本高到學不起呀!)
- 而現在,文字(當然還有圖片、語音、視頻等各種形式)的記錄、傳播、共享、檢索卻前所未有地方便、容易。
- 知識共享的精神被前所未有地發揚光大,其最直接的也是意義最重大的產物當是免費的維基百科。
- 只要擁有足夠的閱讀能力,任何人都可以獲得過去難以獲得的“博士”級的知識量。
5. 學習的主要手段
除了“試錯”、“觀察”、“閱讀”之外,“思考”,準確地說,“正確地思考”,才是獲取真正意義上的知識的主要手段。
遠古時代人們的思考的主要模式是“萬事必有因果”,這是因為現實生活的經驗經常讓他們體會到因果關系。當遇到“果”而不能找到“因”時,也要杜撰一個自認為合理的“因”,上帝創造世界就是這樣一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