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進法》就要正式實施了。法律規定:“父母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這意味著,中國家庭正式步入依法帶娃的時代。
國家為家庭教育立法,分量不用多說。家長必須負起責、負好責,再也不能當“甩手掌柜”了。但問題是,應該負什么責呢?
一般來說,家庭的教育責任體現在兩方面:
第一,幫孩子適應學校。這個功能家長普遍比較重視,但容易窄化為學業成績,而不是幫助孩子成為全面而有個性的人為未來做準備。
第二,幫孩子學會生活,成為有能力、有想法、能為自己創造幸福的人。這是家庭獨有的責任,但卻容易被忽視。
那么明確了責任,我們再看看有哪些行為誤區
告別兩種家庭行為誤區:
第一,習慣性外包(家長經常掛在嘴邊的有兩句話:“沒時間”和“工作太忙”。因為忙,就把學知識的事全交給了老師,把提分數、學技能交給了校外培訓機構,甚至有時候還把孩子的膳食營養交給了外賣。這就叫“習慣性外包”);
第二,經驗性傷害(一名中學生說:“爸媽拿手機就是在工作查資料,為什么我一拿起手機就是玩游戲呢?他們越這么說,我就越玩。”這就是“經驗性傷害”)
如何改善家庭教育行為:
第一,重新構建親子關系、家校關系、伴侶關系;
第二,做學校不可替代的事,包括培養孩子的習慣、為孩子創造豐富的生活經歷、培養孩子的社會性情感能力;
第三,家庭戰略管理。1、隨時表揚,定期批評;2、傳遞贊美,潤滑關系;3、少行使權力,多使用規則。
家庭有定力,孩子才安全;家庭有目標,孩子成長才健康。反之~孩子永遠不會成為你期待的樣子,他們只會成為你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