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監察長手下的調查人員分析了273起住院病例,結果發現醫院漏診或忽視了多達93%的醫療傷害事件。歐洲的一項調查則發現,70%的醫生同意將自己的錯誤公之于眾,但只有32%的人遵守了諾言。在另一項調查里,在三家頂級醫院的800名病人的病例中,調查人員發現了350多處醫療失誤。而其中又有多少失誤被醫護人員上報呢?只有4處。
? ? ?還有一種不正確的療法:放血療法,1700多年來,大量病人喪生于使用這種療法的醫生手下,這并不是因為醫生缺少智慧或同情心,而是因為他們根本無法意識到自己治療方法中的缺陷。他們如果進行一次臨床試驗,就能發現放血療法的缺陷,也能因此走向進步。
? ? ? ? 讓我們來看另一個例子。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統計,2013年,全球共有3640萬架次航班運行,乘客多達30億人次,而在這些人中,僅有210人死于空難。據統計,西方國家制造的飛機在每100萬次飛行中僅有0.41次事故中。也就是說,事故的發生率為二百四十萬分之一。2014年,每100萬次起飛后發生的航空事故率仍然僅有0.23,創下了歷史新低。而對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成員公司來說,這一數字僅為0.12,即八百三十萬分之一。這些公司大都建立了最為健全的規章制度,能夠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 ? ?上面兩個例子均來自馬修.薩伊德寫的《黑匣子思維》,他在這本書中寫到:這本書的主題是如何獲得成功。讓我們繼續了解書中的內容,作者寫到:縱觀人類兩百萬年的歷史,進取性是最令人矚目的品質之一,在近兩個半世紀以來尤是如此。進取性不僅體現在偉大的企業和體育團隊上,也體現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類取得過重大的進步,也取得過微小的進步,各種改變影響著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 ? ?航空業對待失敗的態度是鮮明而堅決的。每架飛機都裝有兩個幾乎無法破壞的黑匣子。一個記錄著發往機上電子系統的操作指令,另一個記錄著駕駛艙內的對話與聲音。一但發生事故,黑匣子將被打開,記錄的數據將被分析,事故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這樣就保證了操作規程會得到修正,避免重蹈覆轍。(我想這就是上面第二個例子原因的解釋)
? ? ? ? “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簡直是老生常談,這不是很容易做到么?然而事實證明,出于一些既平常又深刻的原因,人類進步歷史中最難克服的困難之一就是從錯誤中學習。醫療問題只是人類那漫長的“逃難史”中的短短一章。
? ? 關于對失敗的看法,我將從《黑匣子思維》中摘取幾種看法:
1.盡管想法不同,但每個人都明白,我們很難接受自己的失敗。即使是一些寂寞蒜皮的小事。
2.當我們工作能力受到質疑時,我們傾向于自我防衛。我們不愿意相信自己是無能或愚昧的。
3.整個社會對錯誤的觀念卻截然相反。我們在自己犯錯時忙著找借口,在別人犯錯時卻毫不留情。
4.犯錯時找替罪羔羊是人類的本能
5.這種情緒是消極的,我們如此熱衷于指責別人的失職,同時又急于掩蓋自己的錯誤,這樣做的結果顯而易見,沒人愿意互相坦白,大家都急于如何擺脫承擔錯誤的壓力,而我們從中需要學習的關鍵信息就這樣毀掉了。
4.我們常常因為過于擔心失敗而給自己定下一個模糊的目標。在我們沒成功的時候,就沒人能指責我們了,在開始嘗試之前,我們已經在為維護自己的面子找借口。
5.我們掩蓋錯誤,不只是為了在他人面前自我保護,也有面對自我時的自我保護成分。(也就是給自己的失敗找借口,讓自己安心,而不去發現失敗的原因。)
6.認為失敗是非常消極的經歷,是自身的恥辱,會遭到他人的抨擊的看法有著深刻的文化和心理根源。
這只不過是《黑匣子思維》里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本書的意義倒像是讓大家接納失敗,作者在文章的結尾寫到:擔如果你把失敗看成學習的機會,相信練習的力量能幫你在困難中成長,你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就不會被任何困難動搖。謝謝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