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說起“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想必是每個人都用過的“作文必備金句”。小時候我們在作文里篤信失敗是成功之母,隨著年歲漸長卻越來越感到不屑——失敗是成功之母,說得倒是輕巧,誰愿意接受失敗?
就像我們當年的高中數學老師,每天上課之前都要我們全體起立,大喊三聲:“我愛數學,我學數學,我會成功!”——成功始終是我們最熱烈的向往,失敗則令人唯恐避之不及。
在《黑匣子思維:我們如何更理性地犯錯》(簡稱《黑匣子思維》)一書中,作者馬修?薩伊德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僅直面失敗和錯誤,還論證出只要運用一種從失敗中學習的“黑匣子思維”,“失敗是成功之母”就絕非虛言。
2
在讀《黑匣子思維》之前,我對作者馬修?薩伊德一無所知,但是讀了這本書我就發現作者實在是太牛了。僅從個人簡介來看就十分了得:馬修?薩伊德,英國乒乓球名將,雄踞英國乒壇榜首近十年,并兩次代表英國參加奧運會。憑借自學考入牛津大學攻讀政治學、哲學與經濟學,以一等成績畢業。現為《泰晤士報》知名專欄作家,英國廣播公司時事節目《新聞之夜》撰稿人。
《黑匣子思維》一書的寫作初衷也跟作者的個人經歷有關。馬修·薩伊德做乒乓球運動員的時候經歷了太多的失敗,他發現成功的人、組織和體制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一種對失敗的健康、有力的態度,也就是“黑匣子思維”。
眾所周知,飛機上的黑匣子能夠準確無誤地記錄發往飛機上的操作指令和駕駛艙內的對話聲音,一旦事故發生,黑匣子將被打開,記錄的數據將被分析,事故的原因也就一目了然。所謂的“黑匣子思維”,也就是要像航空業公開、透明地面對飛機失事的錯誤一樣,對于失敗也要有一種勇于調查問題、總結教訓的意愿和決心。
3
《黑匣子思維》一書有著多元的研究領域,嚴密的論證分析和無比翔實的案例,就像一篇精彩的論文。
(一)多元的研究領域
作者馬修·薩伊德本身就很多元,不僅是優秀的運動員,還精通政治學、哲學和經濟學。在《黑匣子思維》一書中,作者的博學也一覽無余。從醫療業到航空業,從司法界到政府部門,從體育界到商務領域、從軍事到外交……真可謂無所不包了。從如此豐富多元的研究領域出發來探討“黑匣子思維”,足見“黑匣子思維”的普遍性和普適性。
(二)嚴密的論證分析
《黑匣子思維》一書整體遵循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順序,首先從醫療業不敢承認失敗的弊病著手,與航空業敢于公開調查失敗形成鮮明對比,旨在揭示厭惡失敗、掩蓋失敗、粉飾失敗幾乎是人之常情。接下來便從社會學、心理學角度分析,提出了“認知失調”的概念。
社會學家費斯汀格認為,認知失調是一項根深蒂固的人類特性。我們越篤信自己的判斷,就越容易對質疑這些判斷的證據進行認知上的修正,從而筑起自我防衛的高墻,粉飾自己的認知。
正是因為“認知失調”作祟,手術室的事故被說成“在所難免”;能為犯人脫罪的DNA鑒定結果指向“未被起訴的共同射精者”;世界末日的預言失敗了,被解讀成“上帝被我們感動”的證明。總之,認知失調會扭曲事實真相,而人們還渾然不覺。
為了打破“認知失調”的詛咒,讓“黑匣子思維”成為應對失敗的正確態度,馬修·薩伊德提出了兩點意見和幾個具體的操作方法。這兩點意見很簡單:一是建立一種從錯誤中學習的機制;二是要有從錯誤中學習的意愿。具體的操作方法則有幾個關鍵詞:重復試錯、隨機對照試驗、邊際收益、成長型思維模式。
(三)無比翔實的案例
如果說《黑匣子思維》一書的骨架是理論,那么充實其間的血肉就是無處不在的案例了。馬修·薩伊德十分擅長從案例著手,再條分縷析,最后得出結論。無論是正面的案例還是反面的案例,作者都能信手拈來,不僅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也能讓論證更有力。
以前面所說的幾個關鍵詞為例,只要結合案例進行分析說明,就能掌握其精髓。
“黑匣子思維”的第一個關鍵詞就是重復試錯。
聯合利華公司生產洗衣粉的主要設備是一個超高壓噴嘴。但是這個噴嘴總是出毛病,不僅浪費維護時間,還影響產品質量。公司起初向數學家組成的精英團隊求助,他們都是高壓系統、流體力學和化學分析專家,然而并沒有用。無奈之下只能向生物學家團隊求助。生物學家團隊則根據進化的原理,通過設計不同的噴嘴進行反復測試,經歷了449次失敗后,最終做出了理想的噴嘴。——不懼失敗,反復試錯,聯合利華的生物家團隊成功了。
“黑匣子思維”的第二個關鍵詞是隨機對照試驗。
沒有對比就沒有鑒別,很多認知失調的問題都是因為看不到事情的另一面。比如醫學界曾經一度流行的放血療法,就是因為沒有進行臨床試驗,醫生只看到了放血療法救活的人,卻沒看到因放血療法致死的人更多。如果采用隨機對照試驗法進行對比檢驗,就會發現放血療法是無用的。
“黑匣子思維”的第三個關鍵詞是邊際收益。
英國天空車隊是布雷斯福德于2009年成立的職業自行車隊,車隊有著最嚴格的運作流程和最精密的管理細節。2012年,車隊成員首次為英國贏得環法自行車賽冠軍,2013年,另一位車隊成員又拿到了總冠軍獎杯。天空車隊的成功法則就是利用了邊際收益的思維。用車隊總經理布雷斯福德的話來說,就是:
“如果你把一個宏大的目標分解成許多小部分,然后對每個部門加以改進,再把它們結合起來,你將獲得巨大的進步。”
“黑匣子思維”的最后一個關鍵詞是成長型思維模式,與之相對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二者的區別就在于對待失敗的態度不同。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害怕失敗,他們認為你具備一定程度的智力,但是無法通過努力讓智力提高。成長型思維模式則相信,先天智力固然重要,但堅持不懈的努力和投入可以讓人更聰明。不畏懼失敗,而是把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在投資領域,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更為注重當下,而放棄了更多的營利機會;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著眼長遠,往往能獲利更多。
4
總而言之,《黑匣子思維》一書所傳達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徹底改變我們對錯誤的認知。我們不能再把錯誤當成一件羞恥的事情,而應該當成一種學習的機會。要有開放的心態面對失敗和錯誤,不懼失敗才能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