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敲的中文: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無意中查了下英文,順便學了個新單詞:apes(猿; 狂熱; 模仿者)。想想看電影時這個單詞聽了無數遍,有點尷尬。我們來比較下這三個名字:
-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Dawn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Apes
還是喜歡英文名字,這是第一次在電影中比較中英文翻譯。確實,原版表達更加精確。翻譯過來的東西,終究是翻譯過來的東西。
我是個對大片不感冒的人,無論是Rise還是Dawn,純小白。也是個偶然機會,去看了War,這部稍顯沉重的影片,在沒有前兩部背景的情況下,確也沉迷了。或許以后,我會對這方面更加關注。
這部影片是一個窗口。
向來喜歡人文的東西。Caesar為了家人,單身匹馬去復仇,卻也一遍遍反思,他終于理解了別人的仇恨,但還是放棄不了。這樣的情節我更能理解和認同。相比之下,敦刻爾克中小船上自己的兄弟無意中誤傷而死,讓我感到無助無所適從。一個有解,但這個解注定是漫長是糾結但未必是正確的;一個無解,畢竟在那樣一個背景下,死亡不再是死亡。
[論語]為政:“[子曰]:‘六十而耳順’。”年輕氣盛時,我們會固執的相信自己的都是對的。看不慣通宵打游戲,看不慣幾步路就要打車,看不慣那么奢侈的生活等等。但是呢?當經歷的多了,幾年后一回顧,我們可以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別人的生活方式未必不好。是經歷少了,是見識小了……才會那么固執,畫地為牢。六十耳順的意思: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經歷,看什么都正常了,也能理解。Caesar自己處于仇恨的邊緣時,終于理解了科巴。我把自己放在二戰的大背景下,也能理解為什么后來那個人原諒了誤傷他兄弟的飛行員。
你所懷疑的,你所固執的,只因為你一直處在自己特定的空間里。
電影中那個最初被Caesar放走的士兵,悲哀,也是可憐的。我一直以為他會在Caesar被捕后幫助Caesar,但是沒有。看到的只是無辜愧疚的眼神。終究,他沒有承擔起兩個不同物種交流的責任,死在了炸彈之下。導演是殘忍的,也是現實的:沒有一個正常人類愿意與猿和平共處……唯一的小女孩已經中毒,不算的。
大環境很可怕,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記得以前聽過一句話:個人奮斗固然重要,但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譬如,我們不能改變人猿之間的戰爭,也不能改變病毒的傳播。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做到自己能做的,也是一種姿態。士兵可以給Caesar送點食物,報答一命之恩;驢子可以輕手輕腳,畢竟是同類。孔子一生的執念: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給我一種壯士斷腕的感覺……以前認為更多的是絕望,現在則是勇敢。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Caesar的領袖氣質感動了我。
不是他攻打敵人的時候,不是他俯視俘虜的時候,而是他被囚禁的時候。他有什么條件去談判,一無所有;他有什么資格去談判,身為階下囚。但是,他的姿態是自信而勇敢的。那時候,他不像是一個俘虜,而是一個勝利者。畢竟,他的夢想配得起他。
沒有對錯,唯關生死。最后,還想再敲一下電影的名字:War for the Planet of the War. 猩球崛起,終極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