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學習笑來老師文章《我們重新認識了“條件”》中提到要求我們跟蹤股票,并創(chuàng)建一個Excel表格每月一次將股票的價格記錄下來,開始踐行虛擬投資。特別強調的是,每個月只更新一次數(shù)據(jù),這個月的其他時間里,絕對不要去看這個數(shù)據(jù)。至于這樣做的意義,笑來老師說:如果你想得出來,你早就做了——你不是一直沒做么?也就是說,以你目前的情況,你是不可能想出什么意義的。讓你做,你就做,少廢話。
雖然,笑來老師這么說,但是我還不服氣的思考一番,覺得可能是這樣會浪費自己精力和時間,會干擾自己正常的工作。因為,我有過類似的經歷,以前炒股的時候,即便是上班的時間,也在每時每刻盯著股票的價格,是漲則喜跌則憂,心情跟著股票價格過山車似的上上下下波動,心神不寧,這樣做的結果是:首先,你這樣做對股票價格的漲跌沒有任何幫助,徒勞而已;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注意力。這才是最大的損失。后來,看到笑來老師在后期的更新文章中說到的原因跟我的分析是完全一樣的。當時,我還真有點自鳴得意呢。
但是接下來發(fā)生的一件事情,讓我羞愧難當……
2017年1月6日,我加入了萬能的老張創(chuàng)建的《每天寫作50+字,踐行300天》的社群,目的是倒逼自己堅持寫作,成長自我。其中的一篇文章發(fā)到《簡書》上后,閱讀量與之前的相比有較大的突破,達到了兩百多,在開始的幾天,每天都有人點贊和打賞我只要一有時間我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機,打開《簡書》中的這篇文章看閱讀量、點贊和打賞是否增加,每天如此,這種狀態(tài)一直持續(xù)了有三天時間。突然,我在上周五學習笑來老師文章《我們重新認識了“條件”》中提到要求我們跟蹤股票,每月一次的記錄,期間千萬不要再看股票的價格,不要看的目的不就是防止自己注意力的分散和浪費嗎?對此我也是明知的嘛。但,為什么還是不由自主地再次掉進了這個舒服的大坑渾然無知呢?看來還是我對注意力的概念理解不夠深刻。仔細想想,注意力就像是被關在瓶子里的魔鬼,稍有不慎就會化作一縷青煙從瓶口中逃出,你還不知不覺呢。我們只能用我們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心的瓶塞牢牢地堵緊瓶口,不讓注意力這個魔鬼有絲毫地逃出機會。
另外,為了加深自己對注意力的理解,我又重讀了笑來老師之前的文章《我們重新理解了注意力》。其實,笑來老師在這篇文章中早已說到:提高注意力的有效方法——記錄每天的時間開銷。以此審視、檢驗自己是否珍惜了自己寶貴的注意力。但……
現(xiàn)在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問題,馬上記錄下來。
踐行時間開銷記錄,從今天開始。
這篇文章的發(fā)出時間晚了,但,不想給自己找任何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