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衰仔的自我嗟嘆
研究學習方法五六年了,當初我一個初二學生存著討巧的動機(壓縮了學習的時間不就可以更多的花在吃喝玩樂上嗎?),在書店買了一本講快速閱讀的書,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跳進了為研究學習方法而研究學習方法的怪圈當中。到最后,我并沒有靠什么天下無敵的學習方法考上清華北大,反而高考時因壓力過大發揮失常,去了民大。現在想來,徒然蹉跎了很多的時光。畢竟諸法空相,又怎么可以法執呢?
根據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任何問題都要回歸到本源來分析。學習——與腦部緊密相關的行為,也要從大腦的運作原理來研究。我僅憑我個人的某些閱讀體驗來講一講。
學習心法
一言以蔽之,興趣+投入。
Ⅰ 興趣
原始人為了生存,都養成了趨利避害的天性,為了儲存體內的營養,能不動腦就不動腦。畢竟腦子是最金貴的,什么都消耗的厲害。
對于這種天性,我起初深惡而痛絕之。但經過這幾年的反抗,我發現對抗天性完全是沒有意義。蘇格拉底曾說:認識你自己。我們也應該客觀的認識到這種潛藏于我們內心的天性,與其反抗,不如擁抱。真正的學霸也未必是絕情滅性的人。
所以就需要興趣的引導。打游戲、看網絡小說,之所以讓人樂此不疲,還不是因為它們太勾人,讓人產生一種興趣。有了興趣,你才愿意付出時間,付出精力。
如何培養對學習的興趣?
一、《游戲改變世界》提出的游戲的特征
第一個特征:目標
就是玩家努力達成的具體結果。這個目標吸引了玩家去參與,比如說憤怒的小鳥,我們的目標就是攻擊綠皮豬。玩植物大戰僵尸時我們的目標就是防止僵尸進到屋子里。
第二個特征:規則
就是為玩家如何實現目標作出限制。每個游戲都有規則的,如果想贏,就得遵守規則,但同時這個規則還不能太簡單。因為如果根本不需要動腦子,大家可能就不愿意繼續玩下去。游戲是需要動用我們的策略思維達到目標的。
第三個特征:反饋系統
就是當你每完成一個小部分,游戲就會告訴你離最終的目標還有多遠,我們隨時能看到最新的進度。
第四個特征:自愿參與
沒有人會逼著我們玩游戲,你想退出,隨時都可以。游戲的目標、規則和反饋系統,都建立在玩家是自愿玩游戲的基礎上,這樣才能夠保證玩家的高度投入和退出自由。
二、用游戲化思維破解學習
⒈制定一個宏大的目標,從"為什么要學習?"這個問題出發,激發你學習的深層動機。學習應該想像打游戲一樣,充滿一種壓迫感和使命感,這樣才能激發人的潛能。
⒉建立儀式感,培養學習之前的某些小習慣,讓他們成為觸發你學習的按鈕。可以喝喝水,伸伸懶腰,深呼吸……
⒊記錄自己的學習情況,每天結束時反思一下,為第二天制定學習計劃提供參考。如果有什么進步之處,不要忘記給自己一點小獎勵。
這是知乎上一個牛人創立的成就商店法。
【如何從一個空有上進心的人,變成行動上的巨人?】ZeroWWWWWWW:…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453309/answer/59504539?utm_source=com.jianshu.haruki&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網)
4.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或是參與一個打卡社群,分享自己的成就。
Ⅱ 投入
一萬小時定律和刻意練習都告訴我們,學習沒有速效救心丸,有的只是日復一日的堅持。
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學習外功
Ⅰ 番茄工作法(鼎鼎大名,但你用過嗎?)
有很多相關的app,我最喜歡的是潮汐,因為太美啦。
具體操作:
①制定計劃列表,從年月日一級一級往下鋪展。
②將每天的任務切割成25分鐘的片段,每次完成一小塊。在25分鐘內杜絕任何干擾,形成心流狀態。25分鐘過后要有一個5分鐘左右的休息,只是簡單的放松,不要想著開一局王者榮耀。最好能對之前的學習進行一下回顧和總結。
如果有人請求你做一些事,你可以首先告知他你需要在25分鐘之內保持專注,然后協商將待辦事項延后,添進待辦事項列表中找時間做,最后不要忘記告訴他,這樣他以后也就更會考慮到你的情況了。
Ⅱ 復習
這個學習中本應該是最重要的環節,卻常常被人忽視。
推薦Anki這款app,它強大的數據統計功能讓你的復習完美貼合愛賓浩斯記憶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