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皮膚科醫生的診室,蕁麻疹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皮膚病,也很典型。蕁麻疹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發作起來往往很迅速。曾經患過蕁麻診的人,可能都會深有感觸:皮膚突然很癢,隨即皮膚上就出現了鮮紅、蒼白甚至和皮膚一樣顏色的風團,雖然大小和形態不一樣,但這種風團的感覺是一樣的:劇癢。當然,也有些人的風團是燒灼或刺痛的感覺。這些風團可能很快就消失不見了,但也有可能舊的剛剛消退,新的又陸續到來,此起彼伏。
那么,到底是什么導致了蕁麻疹的發生?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既容易也不容易。說容易,是因為蕁麻疹的發生多與外來因素的刺激有關;要說不容易,那是因為約3/4的患者都找不到具體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
常見的誘發蕁麻疹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
1 食物。尤其是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為常見因素。
2 藥物。許多藥物都能引起蕁麻疹的發作,例如青霉素、痢特靈、磺胺類藥物等。疫苗對有些人來說也能導致蕁麻疹發作。
3 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螨蟲、動物羽毛、皮屑等飛散在空氣中,因為吸入呼吸道而導致蕁麻疹的發生。
4 感染。各種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或者寄生蟲,都可能導致蕁麻疹。
5 理化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
6 精神因素及內分泌因素。精神緊張、激動、月經、絕經、妊娠等也可與蕁麻疹有關。
花樣繁多的蕁麻疹
蕁麻疹有很多種,有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人工性蕁麻疹、丘疹性蕁麻疹、蟲咬性蕁麻疹、寒冷性蕁麻疹、膽堿能性蕁麻疹、日光性蕁麻疹……雖然不同類型的蕁麻疹有不同的特點,但無論換上怎樣的“臉譜”,臉譜后面都還是原來的那個“人”:蕁麻疹。
1 、日光性蕁麻疹。這是女性朋友容易遇到的問題。日光照射后數分鐘暴露部位出現風團并于1小時內消失。
2 、膽堿能性蕁麻疹。這種蕁麻疹很有趣,多數在運動后、受熱、精神緊張導致身體過熱后2-20分鐘開始出現風團,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比較常見在23-28歲青年身上;這種風團多長在軀干和四肢近端,皮疹多是2~4毫米大小的風團,周圍還有紅暈。
3 、人工蕁麻疹。也叫皮膚劃痕征,一些號稱“能在皮膚上寫字”的具有“特異功能”的人,實際上就是皮膚劃痕征患者而非真的有什么“特異功能”。約5%的普通人存在此病。多數病因不明。
4、 寒冷性蕁麻疹。顧名思義,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蕁麻疹,冬季比較常見。是指皮膚暴露在冷風、冷水等寒冷的環境以后,數分鐘內局部出現瘙癢性水腫和風團,保暖后緩解。又可以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
5 、水源性蕁麻疹。接觸不同溫度的水后1-15分鐘,即可出現嚴重的皮膚瘙癢、刺痛或不適,而無皮疹可見。持續約10-120分鐘。
6 、熱性蕁麻疹。往往在接觸熱水后在接觸部位出現風團。也可以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
7 、壓力性蕁麻疹。壓力也會導致蕁麻疹發作!這種蕁麻疹往往是在比較重和較久的壓迫后發?。?~6小時后),在受壓部位出現彌漫、水腫、疼痛的斑塊。
8 、接觸性蕁麻疹。在皮膚接觸某些物質后發生。
兒童是蕁麻疹的主要侵襲對象
蕁麻疹不僅是成人的多發病,也是孩子的多發病、常見病。不同的是,小兒蕁麻疹常常是在吃了某些食物之后發病,有些也因為感染而發病。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孩子的蕁麻疹會因為年齡不同而尤不同的原因導致。
1 、食物。在嬰幼兒期,由于寶寶們是以母乳、牛奶或者奶制品為主要食物的,所以誘發蕁麻疹的原因多與牛奶或奶制品的添加劑有關;隨著年齡的增大,寶寶們開始增加輔食,這時,雞蛋、肉松、水果、果汁、蔬菜等都可能成為過敏的原因;學齡前期及學齡期的孩子,因為喜歡吃零食,所以因食物過敏而發生蕁麻疹的機會大大增加,果仁、魚類、蟹、蝦、花生、蛋、各種冷飲、飲料、巧克力以及其中的添加劑等都有可能成為過敏原因。
2、 蟲咬或花粉等異物。學齡前的兒童,因為活潑好動,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室外、野外、樹叢或者路燈下,都是他們喜愛的“探險”之地。雖然這種“探險”是好事,但也可能讓孩子被蟲咬,或者與花粉、粉塵、螨以及寵物的皮毛等“密切接觸”,從而誘發蕁麻疹。
3、 感染。由于孩子身體的抵抗力比較低,所以容易被各種感染所侵襲,例如化膿性扁桃腺炎、咽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寄生蟲病等都可能成為蕁麻疹的誘發因素。
蕁麻疹有哪些危害
雖然這種被俗稱為風疙瘩的病危險系數并不高,也不傳染,而且很多人都得過——據統計,大約有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患過一次。但值得指出的是,蕁麻疹的嚴重病例也有可能可致死亡。所以,一旦患了蕁麻疹,也不能過于大意,要及時去醫院就醫,及時查找原因,及時治療。否則,如果病情拖延,超過6周以上,就成為慢性蕁麻疹。這種蕁麻疹可能遷延數年之久,有些患者甚至可能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
而且,即使是簡單的蕁麻疹,也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對于急性蕁麻疹患者來說,劇烈的瘙癢常常令人心煩氣躁;而慢性蕁麻疹如果沒有及時治愈,不但會長時間遷延,且常常在晨起或臨睡前瘙癢加重,影響正常生活。一些極端嚴重的蕁麻疹病例,如發病在喉頭和支氣管,會導致反復發作的喉頭水腫,出現氣促、胸悶、呼吸困難,嚴重時可能導致患者窒息死亡。所以,蕁麻疹也要去醫院看一下,以免遷延成慢性。
免疫治療是關鍵
日常生活中,許多因素都可以誘發蕁麻疹,如某些食物、藥物、吸入物、物理和化學刺激等,因此要降低蕁麻疹的發作幾率,就必須找出發病原因,盡量避免與其接觸。由于抗過敏益生菌與機體免疫功能間的聯系,可以明顯的促進腸菌群的平衡,提高機體免疫水平,增強抗過敏抗病能力。
目前,對解決引起蕁麻疹的IgE抗體治療方法就是連續補充抗過敏益生菌欣敏康來降低體內的IgE抗體,通過刺激干擾素分泌來調節免疫球蛋白的平衡,從而使人體的免疫應答恢復正確。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所選用的唾液乳桿菌、副干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等6種專利菌株科學配比,耐酸性更強,膽鹽耐受性也優于雙歧桿菌,以及更好的耐高溫能力,能夠在常溫下保持長久活性,都可以確保服用益生菌后可直達腸道,發揮最大抗過敏作用。欣敏康益生菌能夠迅速增加腸道內有益菌數量,由于其所獨有的生物學特點和腸道粘膜免疫反應的特異性,使得抗過敏益生菌療法成為治療過敏性疾病的一種新興療法。尤其是蕁麻疹和濕疹的患兒,因長期靠抗過敏藥物或激素吸入來控制蕁麻疹的發作,一些藥物的副作用會慢慢的顯現出來。因此,蕁麻疹患者應越早補充抗過敏益生菌,調整過敏體質,抑制有害菌增長,恢復腸道菌群平衡,改善體內環境和吸收功能。
6個預防方法很重要
雖然蕁麻疹一般并不太嚴重,但除了正規、系統的治療,預防和日常護理也非常重要。
1、查清過敏原。發現對某種食物、藥物或某些物質過敏時,要立即停用或者停止接觸。這是避免蕁麻疹發作的根本。青霉素、四環素、氯霉素、鏈霉素、磺胺類藥物、多黏菌素等抗生素,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都有可能導致或者誘發蕁麻疹。
2、飲食調整。是最主要也是必須注意的。患病期間,要避免食用魚蝦、蟹、貝殼等海鮮類,牛羊肉類,辣椒,酒等刺激性物質。即便過敏原中沒有查到對此類食品過敏者也要禁食,因為患者正處于過敏狀態,這些“發物”會誘發或者加重蕁麻疹。
3、不要搔抓。大多數人對癢的本能反應就是去抓撓,但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而且使病情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4、不養寵物。對于患有蕁麻疹的人來說,保持室內外環境的清潔衛生很重要,最好也不要養貓、狗等寵物。寵物的皮毛及其身上寄生的螨蟲都是強過敏原。
5、避免刺激。各種刺激都有可能成為蕁麻疹的誘因。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等可能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橡皮手套、染發劑、加香料的肥皂、洗滌劑和羊毛服裝等,對于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刺激,應予避免。
6、提高免疫狀態。避免熬夜、過大的工作壓力,或者長時間上網等易致疲勞和免疫力下降的情況。好的免疫狀態對減少蕁麻疹的發生或復發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