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河南鄭州的宋先生很煩惱,全身起了很多疹子,非常癢,擦了很多止癢藥膏都沒用,到醫院診治,原來是患了蕁麻疹。宋先生覺得很奇怪,自己沒有過敏史,家里也沒有遺傳,怎么突然就長了蕁麻疹呢?
據了解,蕁麻疹又俗成風疹,是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病因非常復雜。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感染病毒、錯誤服用藥物、被昆蟲叮咬而患病。
在患病初期,皮膚表面會出現風團,引起瘙癢癥狀。隨即,風團數量持續增加,顏色呈現鮮紅色,然后慢慢結痂。風團一般在數小時后就會消退,大小和形狀每個人不一樣,而且復發的情況也不一樣。要是病情比較嚴重的話,還會有很多的小紅泡泡出現的,患者就應該及時的治療了。那么,引起蕁麻疹的病因是什么呢?得了蕁麻疹不能吃什么食物呢?
蕁麻疹的病因:
1、食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吃蝦、蛋類、魚、奶類食物屬于最為常見的,其次就是一些肉類食物以及植物類食物,如番茄、草莓、可可、或大蒜等調味品等。另外腐敗性食品分解為多肽類,堿性多肽是組胺釋放物。蛋白食品在還沒有被消化之前,以胨或多肽形式被吸收,可引發蕁麻疹,這種情況在兒童里面算是比較常見的,也可能是兒童的消化道黏膜通透性與成人不同所致。另外加入食物中的調味劑、防腐劑、色素、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質也有可能進一步引發蕁麻疹。
2、吸入物:空氣當中各種吸入物有可能導致蕁麻疹的引發,如各種塵螨、棉絮、動物皮毛、花粉、化學氣體等都可能是蕁麻疹的病因。
3、感染:人體會受到各種病毒性感染、細菌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感染等都有很大的可能會引發蕁麻疹。另外,螨、跳蚤、蚊蟲、臭蟲等叮咬后丘疹性蕁麻疹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出現,這些因素都屬于蕁麻疹的常見病因。
4、藥物:藥物因素是某些蕁麻疹,尤其是蕁麻疹型藥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一般來說任何藥物均有引起蕁麻疹的病因。
蕁麻疹的癥狀:
1、蕁麻疹發生時皮膚上起風團、紅斑,有麻刺感、灼痛、發熱,反復發作,伴有劇烈瘙癢,在睡前、或晨起有加重。蕁麻疹發生較快,數小時內逐漸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但可反復發作,甚至1日可發作多次。
2、大多數病例可以找到明確的原因。多突然發病,常先有瘙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淡紅色或蒼白色風團,呈橢圓形、圓形或不規則形,數目不定,可局限或泛發全身,風團的大小和形態不一,可融合成大片。
3、蕁麻疹癥狀往往在一兩小時或幾小時內最多1~2天內自然消失,但別處常有新損害陸續出現,蕁麻疹癥狀已消失處在24小時內一般不再發生新損害。癥狀消失后,皮膚恢復正常,有時有暫時的色素斑而稱為有色素沉著蕁麻疹。蕁麻疹癥狀的大小及數目不定,可出現于任何部位的皮膚,粘膜。
蕁麻疹的治療:
1、患病后,患者要多吃點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等等,平時要養成多喝白開水的好習慣,幫助疏通腸道。
2、患者在換季的時候,要根據天氣和溫度添減衣服,飲食上也要注重清淡、營養、健康,少吃偏油膩、甘甜、難消化的食物,減輕胃腸消化負擔。
3、目前,對蕁麻疹的發病機制研究最多的是自身免疫學說。過敏與臨床免疫研究專家經過多年研究認為,約2/3的慢性蕁麻疹與自身免疫有關,免疫功能的紊亂導致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極限下調時,可能釋放組胺釋放因子,這將使它們對內源性物質更敏感而釋放組胺;當免疫過程被免除時,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極限恢復正常,蕁麻疹風團可能消失。
采取西藥治療,雖開始效果尚佳,但是作用單一,顧此失彼,難以達到綜合調節的作用。對于調整腸道內部許多方面的失調或紊亂,免疫治療的優勢則十分明顯。免疫療法對嚴重性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以活菌的狀態進入腸道,并很容易被人體腸道壁上的樹突狀細胞所攝取,并刺激脾臟細胞分泌IFN-γ干擾素,提升免疫TH1細胞免疫應答的水平,此外補充一定量的欣敏康抗過敏益生菌可以降低血清中的IgE抗體而抑制TH2型細胞免疫應答從而能夠很好的誘導TH1免疫應答,同時降低TH2免疫反應,這種免疫功能的調整,己被用于頑固性慢性蕁麻疹的病因治療。這樣一來,外因不能通過內因起作用,疾病也就自然改善了。需要注意的是,蕁麻疹的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患者應該根據自身的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對癥治療,在日常生活中盡量遠離過敏原,才能徹底根治此病。
蕁麻疹的護理:
1、是避免食“發物”,常見的發物有肉類,如牛肉等水產類,如蝦、蟹等,蔬菜類如韭菜、竹筍、菠菜、蘑菇等,水果類如芒果、楊梅、荔枝等,調味品類如蔥、姜、蒜、椒等;
2、是避免食品添加劑,如餅干、汽水、冷飲、糖果、糕點、面包、啤酒之類的食品所含有的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等成分;
3、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食要盡可能定時、定量,避免過饑過飽及偏食,尤其要忌暴飲暴食、一次性進食過多蛋白質,同時飲酒或進食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