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1更新的這篇文章又刷新了一個概念“特立獨行且正確”
老師一直強調的“元認知能力”也是在教我們多維度思考的重要性。只關注問題本身,往往會使我們的思維受限。老師新更的概念常常和之前講的概念有聯系,時常讓我把忘記和忽略到的關鍵詞又加深了印象。看來現在就得培養自己多維度思考的能力了。
老師講,當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這個正確甚至是建立在“別人是錯誤的”基礎之上)那么“正確”本身的價值是不是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當你是正確的,可別人都是錯誤的,這時候,“你的正確”才具備很大的價值。又,特立獨行本身的價值并不大,和正確本身一樣,但,特立獨行且正確,就價值巨大了。
深以為然,每每當我面臨“分值大的選擇題”時,“表現型人格”就會不由自主的蹦出來,雖然覺得自己的選擇不一定是錯的,可最后還是做了隨大流的選擇,我想,可能在當時選擇站在人多的一列可能最有安全感吧,即使結果不理想但起碼不會太丟人,畢竟大多數人都這么選擇。
我自認為還算是個好奇心強的人,對諸多事物都有點興趣,但也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喜歡某個東西往往只了解了很淺的一層就停留了腳步,導致自己目前一個拿得出手的技能和特長都沒有,比如前幾個月學習指數基金,雖然做了小額的定投,明知想要獲利需要好好研究可總把這件事一拖再拖,還有攝影,手繪,吉他,PPT都是學了點皮毛,這個毛病絕對要改!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做決定”
選擇了做“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必然會受到外界的很多質疑聲,又或者,這件事確實進展緩慢,甚至讓你瀕臨絕望,這時你需要足夠的勇氣去承擔。
回答1:前者是對事物有了充分的認識和考究,能羅列出它的價值所在,后者往往不經思考僅憑臆想。后者的危險就在于沒有對事物做出充分的判斷,隨便就去下定論,結果可想而知,運氣好能取得成功,但運氣好這種事還是小概率事件,起碼你不能一輩子事事都憑運氣。
回答4: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會為了一個問題(沒有爭論意義的問題)的答案的對錯而與人發生爭執,因為我知道爭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激化矛盾,為何不把注意力放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