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腦
brain
cerebrum
cerebrum是專業的醫學術語,特指解剖學里的大腦。
2 古皮質
archeocortex
3 舊皮質
paleocortex
4 新皮質(最重要,占96%)
neocortex
5 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
邊緣系統是指高等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中由古皮層、舊皮層演化成的大腦組織以及和這些組織有密切聯系的神經結構和核團的總稱。有個別名叫情緒腦。
6 杏仁核
amygdala
7 海馬(屬于古皮質)
hippocampus
邊緣系統生成情緒,非常重要,下面是一篇介紹它的參考文章(來自網絡,系對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徐俊博士的采訪):
邊緣系統是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提示其與多種神經精神疾病有關,如:老年性癡呆、癲癇、精神分裂癥,抑郁癥等;對這一系統的認識,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大腦的功能及相關的疾病。
大腦邊緣系統——“情感的大腦”
假設我們在野外漫步,與一只迷路的家貓不期而遇,我們的反應則微乎其微,因為這個小動物不足以對我們構成重大的威脅。而相反,如果我們遇到的是一頭老虎,那么我們的反應又如何呢?可能這樣一種反應:我們先嚇呆,僵住不動,接著有必要則拔腿就跑,甚至和老虎來一場生死搏斗。當然這也是最基本的本能反應:僵持反應(過度自控、壓抑克制、靜止不動),逃跑反應(保持距離、阻擋行為、愁眉苦臉),戰斗反應(侵犯進攻、威脅恐嚇、輕蔑無禮)。
現在我們假設另外一個場景,我們在玩撲克。如果你只是在家里玩幾個零錢的撲克游戲,大腦的反應極其微小,就算最后輸個十幾二十元也不足以啟動我們。然而,在高注撲克游戲中,牽涉到大數目的金錢,我們可能就會出現一些情緒反應。
為什么同樣一件事情,人的反應差別會這么大,這要歸結于我們大腦的邊緣系統,也有人將它稱作“情感的大腦”,顧名思義,這部分大腦主要是控制人的情感反應的。
事實上,邊緣系統的功能遠不止這些。我們先從邊緣系統的結構談起。
邊緣系統由邊緣葉和相關的皮質及皮質下結構組成,邊緣葉主要為胼胝體、海馬、海馬旁回、鉤及距狀回,皮質下結構包括杏仁體、隔核、下丘腦、背側丘腦的前核及中腦被蓋的一些結構。這個系統內部及和外部之間存在著廣泛而復雜的纖維聯系,形成神經沖動環路,這個環路可能就是邊緣系統執行其功能的基礎。邊緣系統通過與下丘腦及植物神經系統聯系,參與調節本能和情感行為,使得自身生存和物種延續;此外,海馬結構還在學習和記憶過程中發揮著突出的作用。
海馬——儲存短期記憶
邊緣系統中重要的部分主要包括海馬和杏仁核。海馬結構式邊緣系統的中心結構,其位于顳葉的內側區,左右各一,呈扇形,主要負責學習和記憶;日常生活中的短期記憶都儲存在海馬體中,如果一個記憶片段,比如一個電話號碼或者一個人在短時間內被重復提及的話海馬就會將其轉存入大腦皮層,成為永久記憶。所以海馬比較發達的人,記憶力相對會比較強一些。存入海馬的信息如果一段時間沒有被使用的話,就會自行被“刪除”,也就是被忘掉了。而存入大腦皮層的信息也并不就是永久不會給忘掉了,當你長時間不使用該信息的話大腦皮層也許就會把這個信息給“刪除”掉了。海馬受損后就會出現記憶障礙,比如常見的老年性癡呆。
杏仁核——產生和調節情緒
邊緣系統另一重要的結構是杏仁核。杏仁核位于前顳葉背內側部,附著在海馬的末端,呈杏仁狀,是邊緣系統的一部分。刺激清醒動物的杏仁核,動物出現“停頓反應”,顯得“高度注意”,表現迷惑、焦慮、恐懼、退縮反應或發怒、攻擊反應。刺激杏仁核首端引起逃避和恐懼,刺激杏仁核尾端引起防御和攻擊反應。而破壞兩側杏仁核的動物,對新異視覺刺激的反應大為降低,缺乏對恐懼事件的辨識和反應。
相反,在杏仁核正常的情況下,當你聽說鄰居家的狗咬傷了人,見到狗后你會感到恐懼而早早避之,盡管你未曾被它咬過。具有情緒意義的刺激會引起杏仁核電活動的強烈反應,并形成長期的痕跡儲存于腦中。因此,觸動人情緒反應強烈的事件會給人留下長期的記憶,甚至終身。因此,杏仁核是產生情緒、識別情緒和調節情緒的腦組織,對學習和記憶功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邊緣系統連接的多種結構中,有一個系統極其重要,這就是下丘腦-垂體系統。
下丘腦與腦下垂體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神經內分泌功能系統,控制和調節著多種激素的釋放,包括生長激素、糖皮質激素、催產素等。
這個系統受損,會出現很多疾病,如:發育障礙、生殖能力下降、甲狀腺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