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突然發燒,你可能不知道還有變蒸這回事
寶貝突然發燒,家長容易措手不及。
等等麻米在這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并整理了變蒸的對應時間表,家長做好提前學習,做到心中淡定,減少焦慮,做出更正確的決定,對寶貝的恢復也是有幫助的。
在中醫領域,小兒發燒需要辯證處理,不能針對溫度一味地想辦法降溫。發燒可能有積食\受寒\生理性發燒(即燒長、變蒸)\溫病發燒(如幼兒急疹)等。
今天來談談變蒸(又叫燒長)。
中醫育兒踐行與倡導者楊千棟(人稱楊爸爸)說過:
樹有年輪,因一年四季生長的節奏不一樣而呈現出一種節律。小兒在生長過程中,也存在波浪式上升、螺旋式前進的節律。就像錢塘江的春潮定期漲潮一樣,小兒的體內因為生長的自然節律,也會定期的“漲潮“,就是正氣鼓動,身體氣血活動加速、新陳代謝旺盛,在外部表現出來會有發燒等現象,但是不一定每次都有發燒。
變蒸一般是無感冒或積食癥狀,只是發燒,可能低燒或高燒,與其它發燒的區別是屁股涼、耳朵涼;如果無其它癥狀發燒,而屁股涼耳朵涼,而且時間點正好在變蒸日(或相差一兩天兩三天也可),可考慮為變蒸發燒;如果精神好、吃喝拉撒睡基本正常則建議觀察,不做處理。
紫極育兒經說過
(轉自紫極育兒經)
漢傳經方家劉志杰說過:
(轉自劉志杰《金匱要略增補 師承課堂實錄》)
等等麻米就整理了變蒸(又叫燒長)的時間表,對照著看,如果發燒在這個時間點附近,比起一味退燒,是否還有其他更妥當的處理方式呢?
等等麻米不是中醫,只能根據自己帶孩子的經驗提供這樣一條思路供大家學習和思考。親可以在對應變的時間點,觀察自己的寶寶,觀察記錄幾次,你會發現變后蒸后的寶貝會看上去比前幾天機靈很多,似乎一下子又長大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