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3 塾長晨語
“ 治理企業用王道還是用霸道 ”
京瓷現在在全世界有很多生產據點和銷售據點,員工大部分是外國人,作為全球性企業在全世界開展業務活動。在語言、民族、歷史、文化完全不同的地區和國家開展事業,從事企業經營的時候,如何“治人”這個問題特別重要。
自古以來,“治人”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歐美常見的方法,就是用強大的權力來壓制人、 統治人,這種辦法在東亞稱之為霸權主義,或稱“霸道”。
另一種方法,就是亞洲,特別是以中國為中心所倡導的“德治”的方法,就是用仁義來 統治的方法。這種“德治”的方法叫做“王道”。
以力量來壓制人,即以力治人。以仁義治人,即以德治人。“霸道”和“王道”這兩種 統治方法,自古以來就爭執不休。
翻開中國 4000 年治亂興亡的歷史,這一點看得很清楚。 某個時代,用霸道奪取政權的當政者用武力迫使人們順從。但過了不久,在睡夢中被人 取了首級,用武力統治的當政者因武力而沒落。爾后群雄割據爭霸,由霸道統治的時代得以 持續一段時間,但霸權主義終到盡頭。
亂世過后,人們渴望治世,渴望以德而治的王道出現, 受到民眾信任和尊敬,以仁義治國的當政者登上歷史舞臺。以王道治國的當政者人格圓滿、 仁慈平和,因政治清明而出現盛世。
但經過一段時期,不行使武力的統治者因過于溫和而遭 到蔑視,于是反亂再起,施行王道的政權又被推翻。
中國4000年的歷史可以理解為霸道和王道交替出現的歷史,從中可以看出,如何治人, 對于任何一個時代的當政者來說,都是極為困難的課題。
晨思:
我們可以看到統治國家在過往是必需適時得使用“武力”等強硬得手段來治理國家,但是回到我們經營企業,治理企業經營發展,應該運用得是ㄧ種全體員工,包括合作伙伴,甚至消費者!都是要以ㄧ種順應傳統倫理道德得方式來進行。而這這種方式,我們稱之為“企業王道”。所有企業治理、完全以“常理”、以“仁義”來進行。讓企業全體員工能夠從“心”來接受企業的規范或管理,這樣企業發展才能前進;而要如何在企業內部施行“企業王道”、我們今天可以再來討論ㄧ下。首先,要想在企業王道得方式來經營時,就必需先設立企業所謂得“大義名分”,同時這個大義名分,必需是大家全體員工所討論出來得,因此也因為如此,我們才有辦法在這個共同企業愿景來進行企業得經營。再來就是我們在經營企業時必需要采用先“教育員工”的方式來進行企業得內部經營事項,當企業員工進入企業時,每個員工的經驗、知識有差異,同時每個員工的心態也都有所不同,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每個員工都有各自的工作責任要負責,但是我們企業經營就必需要讓自己得員工“內心思維”、“行為舉止”與思考方式都要來給予正向得教育才行,目的在于企業全體員工有一致得目標與思維,同時也在每個企業員工的心中種下了ㄧ顆王道的種子,因為這種以“教育”方式來規范“人心”的方式就是ㄧ種我們今天一開始就討論的“王道”,企業經營如果可以在此種方式來經營,在此現代企業經營環境多變的時候,將更為有效得來經營企業、并且得到企業員工的回應。企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員工,就是員工的心,如果ㄧ家企業可以以此“王道”的氛圍與規范來進行企業經營,那這家企業將ㄧ定會充滿所謂的“良善、美麗”的企業經營氣氛,而每位員工不消說ㄧ定是以公司的目標、團隊的榮譽為自己的努力的唯一目標、目的。我們在企業內實施所謂的“教化”方式來進行企業管理,就是要先“安內”,集中內部先有了共識后,力量凝聚了,才能ㄧ致來面對外界的挑戰,這樣ㄧ來,相對得在企業經營上也是一種比較務實的經營方式、才是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所擁有的基本盤,就是有強大的“員工的心”。那對于外部的伙伴、消費者、甚至競爭對手,我們是否也該以“王道”的方式來面對外在環境的互動對象嗎?答案也是肯定得,因為企業經營如果要以所謂得“霸道”方式來對于企業合作伙伴,與他們處于“敵對狀態”,那就無法一起好好得來商討所謂的市場銷售策略、方法,而是在那些眼前的小利在爭執,那就有可能失去了巨大利益,因為在此經營環境競爭激烈的時代,如果無法團結外部的伙伴,來共同設立目標,進行團隊得戰略與行銷,這樣得經營方式、也才有可以,ㄧ圈、ㄧ圈的合作伙伴、一道又一道的力量加諸在企業上,這樣一來,對于企業經營ㄧ定是最為有利的方式。而不要去為了蠅頭小利、而得罪了自己最親近的合作伙伴,這年代就是以“合作、分工、發展”這三個道理、元素,讓企業成長,同時應該是發展會越來越厲害。這也將是未來企業經營唯一的途徑,與企業領導人,領導企業成長唯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