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夢游仙境》是英國作家查爾斯·路德維希·道奇森以筆名劉易斯·卡羅爾于1865年出版的兒童文學作品。它在英國兒童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認為:卡洛爾的童話及“諧體史詩”把所謂荒誕文學提到了最高水平。
《愛麗絲夢游仙境》不僅孩子們喜歡讀,很多大人也將其奉為經典,其中包括著名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和當時在位的維多利亞女王。這本書已經被翻譯成至少125種語言,到20世紀中期重版300多次,其流傳之廣僅次于《圣經》和莎士比亞的作品,原本是數學教師的卡洛爾成了世界聞名的童話大師。
作品對后世文學、電影創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尤其在19世紀,模仿之作層出不窮。有趣的是,就連沈從文筆下的《阿麗思中國游記》也是假托愛麗絲續集的名義以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而在電影《駭客帝國》中,主角尼奧更是被告誡要“密切關注白兔洞”。
教育啟示
《愛麗絲夢游仙境》這個故事,本來就是關于夢的,在成人眼中甚至略顯邏輯混亂。除了展示了愛麗絲可貴的童真與美好,這個故事還具有深刻哲學意義。它不是簡單講述懲惡揚善的道理,而是向我們展示了世間萬物的復雜性。
兒童能感知書中的奇幻、童真、韻律,而其中宗教、哲學、倫理層面的隱喻只有成人才能去品嘗、咀嚼。可以這么說,《愛麗絲》描述的不僅是一段奇幻之旅,更是一段充滿哲學意味的探索之途。
《愛麗絲夢游仙境》有個重要的主題“探索自我”。愛麗絲這個角色,與傳統童話人物的最大差別是她強烈的自我意識。她自始至終,都在思考、追問:我是誰,我在哪里,接下來要干什么,這些都必須弄清楚。正因有了愛麗絲這個獨立穩定的人格作參照,才能從書中看到身邊不少人的影子,也能看清我們自身的模樣。帶領孩子跟隨愛麗絲踏上冒險之路的同時,其實也是不斷發掘自我意識的過程。
共讀提示
《愛麗絲夢游仙境》的一大特殊魅力在于其輕松活潑的語言風格。笑語、俚語、俏皮話,還有許多有趣的文字游戲、雙關語、謎語、俚語,充滿智慧,耐人尋味。這種帶著英式幽默的諷刺童話,和孩子們平常看的故事書都不一樣。
例如,“As mad as a March hare” (跟三月的兔子一樣瘋)比喻那些神經質的人;“Down the rabbit hole”(掉進兔子洞),指一場未知的冒險。家長在陪孩子開心閱讀時,也可搭配簡單的英文啟蒙,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閱讀中可以通過提點與解釋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一些含義豐富的短語與句子。本書也適合作為雙語教育的啟蒙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