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英國作家兼牛津大學基督學院數學教師劉易斯·卡羅爾出版了小說《愛麗絲夢游仙境》,講述了一位七歲的小女孩在夢中追趕一只兔子墜入兔子洞,由此墜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在這個世界里,她能變大變小,遇到了很多人和動物,渡渡鳥、蜥蜴比爾、柴郡貓、瘋帽匠、三月野兔、睡鼠、素甲魚、鷹頭獅、丑陋的公爵夫人。還有一整副撲克牌,粗暴的紅桃王后、老好人紅桃國王。
在奇幻瘋狂的世界里,愛麗絲不斷探險,同時又不斷追問“我是誰”,最后發現她經歷的這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個夢。
自1865年出版以來,《愛麗絲夢游仙境》已經被翻譯成至少125種語言,被搬上舞臺、熒幕、書本、游戲等。
只說電影,就有許多個版本,今天說的是2010年蒂姆·波頓執導的哥特式風格的電影。
這部電影,豆瓣上約25萬人給出7.1分的評分。對電影,有人持肯定態度,有人持否定態度,我認為,總體來說,這還算是一部比較優秀的電影。
在文學評論里,有這樣一句話,“作品完成后,作者就死了。”作品完成后,作者的考慮就不在人們關心的范圍內,讀者如何理解作品,如何對作品加以改編,這都是另一個創作者的事情了。
而蒂姆·波頓對這部作品的理解,是站在大人角度上。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建議大家先看一看迪士尼1951年的電影。這部《愛麗絲夢游仙境》對作品的還原度達到了90%,主角愛麗絲的年紀大約也是7,8歲左右。
而蒂姆·波頓講述的故事,是20歲時的愛麗絲。
電影的一開始,愛麗絲的家中,父親和商業合伙人商議拓寬亞洲市場的事情,但7歲的愛麗絲做夢,夢中她掉到一個洞里,看到奇怪的生物,嘟嘟巨鳥,穿西裝背心的兔子,會笑的貓,愛麗絲以為自己瘋了,因為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上流社會是不被允許的。
13年后,愛麗絲長大了,在這十三年里,愛麗絲的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父親過世,姐姐成婚,父親的公司被收購,一家人過著仰人鼻息的生活。愛麗絲從一個家庭幸福的孩子,變成一個失怙的“未成年”。
父親過世后,已經20歲的愛麗絲被所有人期待著和莊園的主人、養尊處優卻百無一用的漢密斯結婚,婆婆看似高貴實則苛刻,要求愛麗絲處處照顧自己的兒子,但和漢密斯·艾斯克結婚不是愛麗絲的期待。
愛麗絲再次見到十三年前見過的穿西裝的兔子,于是她追著兔子再一次來到地下世界。
隨著時間的流逝,地下世界也不再是小時候游歷過的那個仙境,變成了一個恐怖的獨裁世界。愛麗絲被地下世界的老朋友們期待著成為殺死惡龍拯救世界的人物。
但來到地下世界的愛麗絲堅持認為自己是在夢里,地下世界不是真實的世界,她不會被怪獸傷害,更不像承擔拯救世界的命運,直到她認識了瘋帽匠,瘋帽匠為了保護愛麗絲,被紅桃皇后抓走,愛麗絲才決定要去拯救瘋帽匠。
愛麗絲潛入紅桃皇后的王宮,找到斬龍劍,把劍帶給安妮海瑟薇飾演的白皇后,但此時的愛麗絲心中依然充滿恐懼和不安,她問白皇后,“你為什么不親手殺掉惡龍呢,你一定有這能力”,白皇后給的答案是,“我發過誓永不殺生”。
直到決戰來臨,愛麗絲還是猶豫不決,預言書上寫到“絕不存在其他的屠龍者,如果不是愛麗絲,它不會死”,白皇后象征性的安慰愛麗絲說,“你不能為了取悅他人而活著,你必須自己做決定,因為當你走出去面對那怪物,你就得獨自戰斗。”
長大是個人的事情,愛麗絲雖然已經20歲了,經歷了父親的離去,但她的內心住著一個膽小的小女孩,她要想真的長大,惡龍就是她必須面對的事情,但是斬殺惡龍對她來說太難了,她痛苦的哭出來。
和智蟲的談話讓她找回了她自己,最重要的是那句,“我爸爸名叫查爾斯·金斯利,他有橫跨半個世界的商業野心,什么都阻止不了他,我是他的女兒,我是愛麗絲·金斯利。”
愛麗絲想起了父親的野心和勇敢,決心成為父親那樣的人,愛麗絲也決心蛻變,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殺死眼前的敵人——惡龍。
愛麗絲穿上戰士鎧甲,舉起斬龍劍,勇斗惡龍,一切結束之后,愛麗絲回到了現實世界,回去之后,愛麗絲拒絕了漢密斯的求婚,主動與漢密斯的父親、父親過去的商業伙伴談起生意。
蒂姆·波頓的愛麗絲,人物還是那些人物,但故事卻不是原來的那些故事,這個故事,更注重人物的成長,突出了人物樂于助人、戰勝自我、尋找自我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