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二階助教晚上開會。因為白天工作一直高強度沒空休息,來的路上2號線換乘3號線,上了電梯又下來發現還是2號線,又上了電梯再下了電梯發現是3號線,但方向反了,又上了電梯再下才坐對了方向。開完會晚上10點多到家,風雨交加,洗漱結束趕緊休息,第二天6點又得起床。這也就奠定了二階的狀態一直是在缺覺中度過的,但更神奇的是,一進入課堂神采奕奕,課程結束馬上恢復半混沌狀態,這也就是幸福家的魅力所在吧。
? 這次課程身份是雙重的,既是學員又是助教,開始蔣蔣老師邀請我當助教的時候,也有猶豫,但后來覺得如果幸福家需要,我肯定是要來的。
在第一天的課堂中看到了一階的幸福家人,親切自然,很美好。第一天的課程開始曉林老師就問大家為什么要加入幸福家,為什么幸福家種子師資是需要講課的。說實話當時也有思考,但其實這個問題是貫穿全部的課程的,只有想清楚了為什么,才能有足夠的動力去做。公益說起來很輕松,每個人心中都有。但就像曉林老師說的,公益是愛心加能力,要是沒有能力,空有愛心也很難把事情做好。公益看起來簡單,有時候要去挑戰自己,走出自己的舒適區,這么說來公益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公益首先不是受益他人,而是自己成長,所以幸福家認為先幸福自己再去影響別人的理念真的太棒了!
第二天時候曉林老師課堂中提到了長高長大法和灑金粉的方法,容易操作有很有用,第三天剛好有個試講,我就嘗試用了下,效果還是不錯,我想在多次的練習和鍛煉之后我會更有力量去面對這樣的事情。同時我也想把這種技巧運用于我的學生,希望對他們也有幫助。
第三天的課程著重強調的是課程前的準備以及和空間、學員、內容、自己的鏈接,只有做好準備,調整好狀態才能更好地開始課程。最后的課程設計中影響最深的一句話是一定要站在學員的角度讓他忙起來,可以通過啟發、觀看視頻、體驗、練習等多種途徑,而不是讓他們只是聽聽就好,我仿佛找到了怎么更好地設計和組織我的課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是讓學生學習的最佳方式。
除了知識上的學習,這次學習的感受也和上次大有不同。因為是助教,我很期望組員能積極表現和參與活動,但是家人還在適應老師、內容、課程要求不同所帶來的變化,以及在自己現有的狀態去提升,所以很多時候我很焦慮,擔心家人們的表現和狀態,尤其是在梅園答應了去講課又不想去講的時候,還有課程結束后選小組長的時候,我特別期望把家人們推到前面去實踐和練習,即使他們很擔心自己的能力,也表現出很強的焦慮和不安。這些體驗也讓我在不斷反思我在第一次當助教的時候自己的狀態,同時也在覺察怎樣既能接納家人們的狀態又能促進他們的成長。所以我這次的助教體驗不是很好,但同時我也知道,這已經是我所能做的最好的自己了。謝謝自己的認真、努力和成長!
這次課程結束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讓我站上講臺,我要講什么,怎么講,怎樣才能真正做一個好的種子師資,怎樣走出來去嘗試去聯系去提升,我知道我在路上,我相信幸福家會帶給我更多的力量和支持,我也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