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一個不善于表達自己情感的人,小時候的我總是無話找話和他聊天,心總想打破家的那種寧靜,創造那種熱鬧的氣氛。
由于家庭的原因,小時候的我總感覺比同年的孩子要成熟些。十歲開始就學著幫父親燒火做飯,洗衣洗被子。由于年齡小,再加上我個子比同年孩子矮,被子洗不動我就放一大盆水,兌上洗衣粉,穿上膠鞋,用腳踩,倒也能用自己的方法把被子洗干凈。
在我印象中父親總是很忙,也很節儉,總是怕我受苦,盡力為我創造好的條件。記得剛考上初中那會,由于學校離家有點遠,那時候和同學步行大概要五十分鐘才能到達學校。冬天天還沒亮就得早早起床。父親知道我每天來回走得累,就盡力為我買了一輛自行車,我記得還是飛鴿牌。那是我第一個在我們同學中買車的人。
小時候的我有些乖巧懂事,也有一些判逆,有一些虛榮。在我讀初三的時候,由于上晚自習要住校。我記得有一次父親怕我在學校吃不好,在家做的煎魚為我送到學校。我當時對他大吼大叫,叫他不要來學校。因為他當時穿著補丁的衣服,我怕同學們看見會笑話我。父親見我的態度,無奈的把煎魚給我,就匆忙的走了。望著他遠去的背影,我的眼淚也嘩啦啦地流。現在想起我也恨不得抽自己耳光。多想時光能夠倒流,或是他再多活個三四十年。
子欲孝而親不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