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互聯網領域最熱門的話題,毫無疑問非滴滴收購優步中國莫屬。這個消息在國內發酵了半個月已經算不上很新鮮了。在“謠言”漫天飛了半個月后,滴滴的老板也是給力,把消息變成了鐵板釘釘的真理。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與優步全球達成戰略協議,滴滴出行將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在中國大陸運營的全部資產。“外來者”優步,最終還是成了本土巨頭滴滴的囊中之物。
那時靜空我先和各位朋友們看看事態的發展:根據滴滴出行發布的消息,雙方達成戰略協議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將相互持股,成為了對方的少數股權股東。Uber全球將持有滴滴5.89%的股權,相當于17.7%的經濟權益,優步中國的其余中國股東將獲得合計2.3%的經濟權益。
此消息一出就引來了一片質疑聲:該合并是否涉嫌壟斷?二者是否需要向商務部進行申報?最終結果會如何……一系列問題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
剛在一天前,滴滴出行自信滿滿地給媒體的答復還是“沒有進行申請,因為不需要”。
沒想到,8月2日,商務部對這一問題作出了回應,稱目前尚未收到滴滴和優步中國相關交易的經營者集中申報,但按反壟斷法規定的申報條件和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滴滴和優步中國合并必須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兼并。
哈哈!商務部這一說法,無疑結結實實給了滴滴出行一記重重的耳光。那時靜空就想問問那些智商又去度假的滴滴出行的領導們,你這一句“不需要”是拿出多大的勇氣?還是自信爆棚了才說出來的?跟政府和法律叫板,這下打臉了吧!
不過,那時靜空我并沒有幸災樂禍的意思哈。
關于此次收購,法律界人士認為,認為滴滴收購優步中國的影響力太大,并且在一到兩個領域已經構成了實質性的壟斷,存在申報不通過的可能性。
在商務部給出“必須申報”定論之前,業內對滴滴出行與優步中國是否涉嫌壟斷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營業額”和“市場占有率”等關鍵詞上。
根據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第3條規定,經營者集中申報必須滿足的一個條件是:至少兩個經營者上一會計年度在中國境內的營業額均超過4億元人民幣。
正因為滴滴出行、優步中國此前從未主動公開過自身的財務數據,所以業內人士對其合并是否應該申報充滿了爭議。
而滴滴官方的解釋是:“我們認為,目前滴滴和優步中國均未實現盈利,且優步中國在上一個會計年度營業額沒有達到申報標準。沒達到標準所以不用申報。”
北大法學院教授、北大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聯席主任鄧峰發表了不同觀點,認為“虧損的壟斷企業也是壟斷企業。”
從凈收入的角度來判斷二者是否需要申報并不準確,應該從營業額來判定,雖然優步中國目前并沒有確切的財報數字,但其2015年在中國的營業額超過4億元人民幣是毫無疑問的。因此,鄧峰認為,二者的合并已經達到申報標準,必須要向商務部申報。
而在知名IT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看來,滴滴與優步中國的營業額指的是企業自己的收入,而不是平臺上的交易額。因為,訂單中的交易金額全部或者大部分屬于網約車司機的運營費,這些錢不屬于平臺,不能計算為企業收入。所以目前公開資料還不足以判斷滴滴收購優步中國是否符合申報標準。
但也有說法認為,據法律規定,首先營業額超過一定數額的經營者需要集中申報,其次營業額達不到法律規定的數額,但是仍有事實和證據證明經營者集中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的,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應該依法進行調查。
知識產權律師趙虎認為,即使不討論營業額,滴滴和優步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加起來有可能達到百分之八九十,如果這兩家企業不合并,該領域會存在合理的競爭;如果這兩家企業合并,有可能不只限制競爭,還會排除競爭,在打車軟件市場將沒有一家企業可以跟合并后的這個龐然大物競爭,所以商務主管部門應該依法進行調查。
關于這個問題,那時靜空我的看法是,在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虧本的買賣誰都不會做!
不是滴滴和優步中國的營業額是個謎團,而是人家根本就不會讓營業額透明,誰會把自家的錢擺在明面上去讓別人數!對于這種鉆法律空子,一次次的試探法律底線的行為,沒辦法,只能譴責一下,誰讓人家滴滴的老板柳小姐后臺硬呢?
滴滴出行收購優步中國的消息一經坐實,就引來了網友們的紛紛議論。有網友在質疑是不是形成了出行市場的壟斷?你們壟斷的性質暴露無疑,必須禁止合并,看你們怎么玩弄廣大消費者。
那時靜空就想和這位網友說說啦,合不合作雖然并不是由咱們說了算,不過那時靜空還是贊同你說的,壟斷的性質的確是暴露無疑吶!看來,廣大的消費者的眼睛也是雪亮滴嘛!
也有的網友說:哎,車主和乘客要成冤大頭了。以后只有滴滴一家說了算,車主被提成更多,乘客被收費更多,基本上與出租車一樣了。更可怕的是,可能將來價格會比出租車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位老兄,那時靜空對你的火眼金睛真是佩服,你肯定是猴子派來的救兵呀!拯救世界,維護和平還得需要更多像你這樣的人才啊!
還有網友爆料:滴滴打車,收費黑暗!點快車時,軟件上提示有拼車10元和不拼車預計14元兩種價格。當時我選擇了拼車,結果下車時收了18.9元,真比出租車還貴啊!
這位網友后來打客服電話投訴,客服竟然說客人沒點拼車。于是,在萬分氣憤之下,說要在網絡上公諸于眾。客服立馬就退還了他18.9元。
那時靜空我正說著,那邊小編妹妹就哭了,說她也碰到過這種事。小編妹妹住的地方離上班的地方不遠。前幾天因為急事打了個滴滴,明明顯示拼車是2元錢,但是到了地方就是4塊了,距離沒變遠但是錢卻翻倍了,真是把小編妹妹氣個半死。
還有一次,是小編妹妹去汽車站接外地來的同學,打上專車的時候提醒是三十塊錢,到了地點之后軟件自動付款。可是,等到晚上回去之后,小編妹妹仔細一看,被扣走了五十多塊錢。小編妹妹快要氣瘋了,本來為了方便省錢,結果反而白白多花了幾十塊錢,當了個十足的冤大頭!
喲!看來如果國家不管,將來真出現了壟斷,這種收費行為還真有可能出現。希望出租車運營改革成功,改變自己的那些行業毛病,然后和滴滴來競爭。畢竟有競爭對老百姓是有利的。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的青島出租車罷工事件。那時靜空當時對此事很關注,還專門為此事做過節目。
在出租車罷工前,滴滴的價格壓的很低,甚至整天送打車券。但是在出租車罷工的那幾天,滴滴的價格竟然沒有上限地翻好幾倍的往上漲,真是無法無天啊!
那時靜空最后的感覺是,想當年,在打車軟件沒有盛行時,出租車一家獨大也是牛逼哄哄的,愛坐不坐!遇到服務問題,乘客們投訴也沒有用。現如今叫車更方便、服務更貼心的滴滴、優步等軟件出現時,出租車就敗下陣來。結果滴滴做大后現在又要變成當年的出租車了……乘客享受最大好處的時侯也就是它們之間競爭的這兩三年時間。
你看,市場競爭就是如此,優勝劣汰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