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是六度中的第三度,“度”是度過煩惱苦海之意,而“忍辱度”的確也有忍氣吞聲的意思。忍辱,這是一種高貴人的大氣,尊貴相。忍辱的人不是忍氣吞聲,而是大義凜然不計較,要知道,這樣的境界不長久,很快就會過去,如果我們還和他計較,就會一直糾纏下去,只有放松才能解脫。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一、生忍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初以為所謂“忍辱”,就是憋住情緒,忍氣吞聲,總之這不是一個褒義詞,這個詞間接表達了“無奈”兩個字。這是最下等的忍,但這種生忍至少能夠把握當下,不至于發生更大的沖突,釀成不必要的惡果。
二、力忍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惡緣逆境出現時,不跟它正面發生沖突,而是借助各種方便法門,用最大的力量,退一步,讓三分,把它壓一下;例如:逆境加身時,可一心稱念佛號,借佛號的力量把嗔恚心壓下去。但是修行不到一定層次,不能放松警惕,防止嗔心東山再起,因此稱作力忍。
三、忘忍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凡是事我就把他忘了,這就高了一步。度量很大,宰相肚里能撐船,別人對于我如何,我從不計較,于是就把這個事給忘了。
四、緣忍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不是頹喪、懼怕、怯懦的表現,而是保持胸襟開暢,樂觀愉快,防止過度的情緒波動,精神內守的表現,再大的逆境也不生嗔恨心,而心甘情愿去面對,因此叫緣忍。
五、觀忍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一觀,也就沒有什么可計較的了,總之是肥皂泡。觀忍就是用空性智慧來觀照覺察。
六、慈忍
修行忍辱的六個層次,你修到第幾層了呢?
師父常常告誡你們,要想定下來,必須持戒。持戒要配上一貼藥,就是“慈忍”。一個人要想戒,戒掉自己身上的習氣,一定要慈忍,即慈悲的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