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到
1.快扶朕起來,朕還要再活500年!
老師,一個年輕人在未來某職業能達到的高度,和他入行的早晚關聯大嗎?
麥當勞的老板雷 克拉克53歲才入了這行,把麥當勞從一個倆老頭開的小店變成了一個強大跨國集團。
沒必要講道理啊,獎勵最好了,快點寫完了有獎勵,超時了獎勵就沒有了。(對孩子作業磨蹭,講道理還扯皮的應對方法)
克制自己參加聚會的沖動,然后話開始多的時候就埋頭吃東西。
英雄攻略:33歲人生重啟,上天眷顧一個不懈怠的人
宋太祖趙匡胤,33稱帝,在位17年。
大領導喝了幾杯酒,突然開始掏心窩子說自己很艱難,這是一個典型的“壞消息”話術:我也很艱難啊,這個月工資得先欠著大家了/咱們好聚好散吧。
——“領導叫喝酒。”老公的一句話。一般是提拔失敗后的安慰餐+鼓勵酒:我也知道你厲害啊!不過有些事情不是咱們這些小兵能管得了的……
大英雄不需要為子孫籌劃太多,認真建立你的功業,有的是人愿意奉你為先祖,當你的子孫。
我不知道什么時候我才會成為人生贏家,但我知道我必然會成為贏家。
只要你曾經飛過,那你的心中就長出了翅膀,再也不能停止飛翔了。
把忠言逆耳的人戒了。
2.日課預告|新書:《為什么佛學是真的》
西方已經形成了一整套佛學體系,相當于是把亞洲佛教中的“超自然”因素全都去掉,只留下哲學和冥想修行的方法論。這大約是一套“現代化”的佛學。
哲學家得有* 底線 *意識:你應該只說你能說的東西。
日課035 | 《為什么佛學是真的》1:現代視角下的“煩惱”和“苦”
我們平時所思所想的東西,很可能都是錯覺。
你永遠都不會真正滿足。所謂快樂,其實是個錯覺。自然選擇根本不在乎我們是否快樂,它只是把快樂當做誘餌,來使得我們完成基因傳播的目標。 人生充滿了苦,而煩惱都是虛幻的東西。
原理:進化心理學,基因沒變,環境變了。
例子:
果汁給猴子所產生的多巴胺,少于猴子自己按燈預期會得到果汁時產生的多巴胺。——想象中的食物更美味。
“路怒癥”在現代的陌生人世界里已經屬于“假的”感情。
日課036 | 《為什么佛學是真的》2:“無我”的科學
賴特參與練習的這個內觀派(Vipassana),認為當一個人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能獲得三個認識。第一個認識“無常”,第二個認識是“苦”,第三個認識是“無我”(沒有一個恒常、獨立存在的、中心控制者的存在)。
什么叫無我?
五蘊,是構成自我的五個東西,中文叫做色蘊(身體)、受蘊(情感)、想蘊(五種感受)、行蘊(行為)、識蘊(意識)。“只有你能控制的東西,才真正是你自己的。”所謂的“自我”,是一個幻覺 —— 我們至少可以說,你并沒有一個*單一的*自我。我們大腦中并非只有一個自我,而且我們經常自己騙自己。
“你不是總統,不是 CEO,也不是總理。”——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羅伯特·庫爾茨班
留言:
就人生的操作指南而言,最重要的問題不是通過思考發現“誰”在代表我,而是通過實踐發覺“我”能承載誰?
日課037 | 《為什么佛學是真的》3:大腦是個多元政體
現代心理學的“模塊(模塊只是邏輯分類)論”,給佛陀說的“無常”,提出了一個可能的解釋。人并沒有恒定的自我,你在不同時刻其實是被不同的思維模塊(共七個)所左右。模塊占據你大腦的方法,是感情。每個模塊都向你輸出一個感情,哪個感情強,哪個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力。
留言:模塊類似于佛教中的“業”,會說“作的業”。
日課038 | 《為什么佛學是真的》4:冥想的方法
佛學其實是特別講究實踐的,它并不僅僅是個理論體系,更是修行。練習的方法,就是靜坐冥想。
內觀冥想的目標,是獲得對事物的洞見,和個人真正的自由。
冥想的形式非常簡單。
第一步就是坐下。第二步,就是專注于自己的呼吸,別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地專注呼吸(專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練習把握對自己大腦的控制權。)。
專注呼吸達到正定。正定以后是正念——專注的功夫隨時用在生活中的任何東西上,也就是達到“活在當下”了。
專注的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你能夠不受強烈感情的困擾,把“自我”和各種感情剝離開。更高的層次,則是能把自我跟各種想法全都剝離開,真正做到專注呼吸,不想其他。
留言:
冥想是對每個思想、感受和行為的覺知,這種覺知只能在沒有譴責、評判和比較的時候才能發生。
——看到牙疼的例子,想起了我的口腔潰瘍,就像老朋友,一月一次,每次都是下嘴唇內壁,一次前前后后兩周……以前總是盡可能不碰它,但是吃東西喝水特別遭罪。上一次的潰瘍,我干脆沒事就去碰它:“嘿,你到底啥時候好?要不,疼輕點也行?都給你吃21金維他了,你還想吃點啥?” ?感覺好像也不是那么疼那么久了。這個月的還沒來,嘿嘿。打算下次吃辣試一試,把自己和“痛感”分離來。
特別放送|給高手的學習方法建議
第一部分:怎樣讀書?
強力研讀:追求深度和效率。態度認真,用時最少,不追求快。一本書應該被讀兩遍,而且只讀兩遍。第一遍是正常通讀,第二遍時寫讀書筆記。例子可跳過,要專注于思想脈絡。強力研讀”的一個核心技術,就是做讀書筆記。
第二部分:怎樣做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必須包括四方面的內容:清晰表現每一章的邏輯脈絡、帶走書中所有的亮點、大量自己的看法和心得、發現這本書和以前讀過的其它書或文章的聯系。
第三部分:怎樣管理信息
有關信息管理,大概有兩種錯誤的思想。一種是用大腦的記憶力,另一種是強調搜索。
信息管理應該方便采集、合作和創造。
第四部分:怎樣做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根本就不是一個整理和記憶工具。它是一個思考工具。
3.《強力瞬間》
普通人來說,最簡單的榮耀感設計,就是在平時多給別人認可。認可的三個要點:
認可必須是經常性的,要隨時隨地發現做得好的事情立即表揚;表揚要真誠,最好是個人對個人;要具體 ,干的一件具體的事兒,拿出來當典型公開表揚。
——這點做的不夠好,真誠公開具體,立刻!
4.《心流》
能量因為運動又可以隨時轉換。不同形式的能量在傳遞與轉換過程中守恒的定律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熵增定理”,也就是孤立系統中的熵在不可逆過程中會增加。
負熵,就是從無序走向有序的趨勢。
精神熵:“每當資訊對意識的目標構成威脅,就會發生內在失序的現象,也可稱之為‘精神熵’,它會導致自我解體,使效率大打折扣。這種狀況若持續過久,對自我將造成嚴重的損害,使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實現任何目標”。資訊=信息。
精神熵是常態,它的反面概念是“最優體驗”,這種體驗稱為“心流”。
獲得心流的方式:注意力、目標、即時反饋、全神貫注與進入忘我境界。
全神貫注能減輕腦力負擔。
思考題:你是否體驗過沉浸在某個活動中而產生的心流呢?
我的回答:小時候坐在別人家院子里看書,覺得沒一會兒天就黑了。嗯,那個時候看的是《故事會》……
“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現代社會,目標要靠個人自己去尋找。
并不是每一個成長中的人,都具備積極地為自己建立興趣的性格。
好的家庭環境就是不替孩子設立目標。
人生目標的獲得不能抄襲,沒有捷徑。
——第一次是在古典老師那里聽到這個詞。
“正確的道理,不可能只被發現一次。”遇見一次,強化一次。
英語進程
英語聽寫——35集
姑娘英語 第七模塊第一單元
運動 ?無
今日雜感
“媽媽,體育課老師點我名了。”
“為什么?”
“我的摸的那個只超過合格線一點點。”
“所以呢?”
“老師讓下次體育課再測。”
“嗯,就是那個柔軟度測試?”
“嗯。”
“沒事,這個可以練出來的。”
……
回到家,姑娘已經睡了,看她的當天日記,里面記了這個。
看來是個“強力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