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精時升級課·第2.1講學習日志】
這是2019年4月15日“崔律精時力”之“21天精力升級課”第2.1講(中期充電篇:一次只做一件事)的學習日志。
1.我今天的收獲:(舊知VS新知):
【本周課程與上周課程的聯系】
上周講的快速充電可以快速恢復精力、補充精力,起到“充電10分鐘,高效2小時”的效果,既可以對體力進行補充,也可以對腦力進行補充。
本周講的中期充電也叫連續充電,屬于比較緩慢的充電方式,不能馬上見效,需要時間來培養一些好習慣,或者改變一些不良行為。主要是針對腦力進行充電。
【課程設計】
先通過腦力自測題讓大家反思現狀,對自己的腦力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有所覺察,然后講理念,再講“一次只做一件事,停下多任務并行”的做法。理念部分主要介紹當前所處的時代(背景)、認識思考腦、多任務并行的真相(為什么不能多任務并行、這么做的壞處)。
【課程內容】
1.1 當前所處的時代
時代變遷:從體力工作者時代到知識工作者時代到腦力工作者時代的演變。
五六十年前主要是知識工作者的時代(德魯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提出)。當時人們不是靠體力和雙手去工作,而是靠大腦的智慧、知識。但是由于人工智能、信息爆炸的出現,我們獲取知識的手段已經非常多、非常容易,很多簡單的知識工作已經被AI取代,現在已經處于腦力工作者時代。比如財務機器人、圖書機器人的應用。
人工智能所不具備的是我們人類的思考腦。腦力工作的關鍵詞是專注力和創新力。所謂專注力,包括更加深入鉆研、深入研究、獨立研究、深入思考的能力,這是向下的維度。所謂創新力,包括新東西、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等,這是橫向的維度。
1.2 認識思考腦和多任務并行
大腦有很多區域,有些負責思考,有些負責身體感官。今天我們主要看的是思考腦,比如大家平時說的“你動動腦子”、“你多思考下啊”。
研究發現,思考腦的注意力有限,不能三心二意,只能一心一意。
我們過去以為的多任務并行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任務切換,除非是一邊坐地鐵(坐著不動)一邊玩手機/聽課這一類情況。任務切換:做一段任務A,再做一段任務B,再做任務A,再做任務B……并非同時推進2個任務,只是切換的時間非常短暫。
多任務并行的危害是無法深度思考;無法專注;容易出錯;有危險,比如一邊過馬路一邊聽音樂,一邊開車一邊打電話都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危險。
1.3 一次只做一件事,停下多任務并行
這里的“一件事”主要指的是“需要高注意力的事”,比如聽課、工作等。
行動步驟:
1)找出你現在經常進行的3個多任務并行情形。
2)分析其中是否需要高注意力。
3)保留可以多任務的,刪除不能多任務的,一次一件。
案例分析:
1)一邊和A客戶打電話,一邊回B客戶的郵件:不可以。因為兩件任務都需要注意力,實際上是任務切換。
2)一邊洗衣服,一邊聽課:洗衣服不需要專注,聽課需要高注意力。如果是第一次聽課,聽的是有價值的課,最好坐在書桌前認真聽;但如果是一般的課或者是回聽課程,可能是查漏補缺的狀態,可以邊洗衣服邊聽,但盡量不要這么做。如果只是洗衣服,其他什么都不做,也是一種很好的做法,是大腦放空休息的一種方式。
3)一邊開車,一邊聽課:有可能產生危險,盡量不要。
4)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看情況而定。
5)一邊陪家人,一邊看電視:看你的目的,如果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全心全意地陪伴家人,盡量不要同時看電視/刷手機;如果是無所謂的態度,那也可以。
總之,我們可以通過并行的多任務是否需要高注意力,一起做是否容易出錯、有危險等標準來進行判斷。也要根據做這些事的目的來定。
2.我今日的實踐(停下的多任務并行情形):
1)找出你現在經常進行的3個多任務并行情形。
a)邊聽課/寫日志,邊回復微信信息。比如今天上午和下午聽課時,聽到微信提示音,打開發現成長大會的小伙伴詢問物料購置的情況、費用的情況,感覺比較著急,于是暫停課程,去回復了信息。后面也會時不時去關注對方是否有發信息,導致聽課有些斷斷續續地。
b)聽課/寫日志時突然間想到什么事情,然后立即去處理,比如想到昨天的支出還沒有記錄到記賬軟件,立即打開記賬軟件去記錄。
c)邊走路回家,邊打電話給媽媽。
2)分析其中是否需要高注意力。
a)&b)聽課和寫日志都是需要高注意力的。
c)步行回家的路上都是在人行道上,沒有交通燈,比較安全,不太需要高注意力。打電話給媽媽主要是聽媽媽說,也不太需要高注意力。
3)保留可以多任務的,刪除不能多任務的,一次一件。
保留可以多任務的:邊走路邊打電話給媽媽。
刪除不能多任務的:邊聽課/寫日志+邊回復信息;邊聽課/寫日志+立即處理雜事。后者可以先記錄到A4紙或記事筆記本上,聽完課再處理。
3.我的疑問(周六答疑):
1)【自問】如果別人發微信信息過來,看到了卻不立即回復是不是不禮貌?當然也可以選擇將微信靜音,不去理會,集中處理,但是這樣會不會讓對方對自己的印象降低。
【自答】要看信息發送人及信息的內容,有些是需要盡快回復的,比如馬上要下單了,詢問地址。有些是可以晚些回復的,比如朋友詢問周末的安排,別人打招呼的信息。
我的大多數任務都是30分鐘一個的,我可以專注30分鐘,然后完成這個任務后統一回復信息,然后再開始下一個任務。
如果對方真的很著急,會用語音、電話聯系我的,所以真的不用擔心回復晚了會讓對方降低對自己的印象。反過來說,如果我發出去一條信息,我會期待對方立即回復嗎?如果對方回復晚了,我會覺得對方不好嗎?當然不會的啊,因為會考慮到對方比較忙,或者手機靜音,沒看到信息等情況。
2)【自問】跟朋友用微信文字聊天的時候,如果聊天比較持續還好,發過去信息對方立即回復,聊得會比較順暢;但是如果對方隔一段時間回一條信息,那么我該如何利用這些碎片時間,感覺不太好用來做需要高注意力的事情。
【自答】定30分鐘到1小時的微信文字聊天區間,超出這個區間去忙其他的事情。同時跟2個人用微信聊天。或者做一些不需要高專注力的事情,比如整理、收拾房間等。
4.其他想說的話(如有):
1)腦力自測題我的選項是3:經常想很多,但是理不出思緒。我感覺一方面是用于思考的時間不多,還有一方面是缺少思考的框架,還有缺乏跳出問題看問題。
2)已經跟隨崔律學習了精時力的小伙伴如何學習本課?
可以從課程設計的角度去思考。比如,讓你去講你如何去講這個邏輯呢?
3)崔律:長期聽微課、聽書會導致自己無法專注,無法集中精力看書。——就我來說,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微課學習花費了大量時間,沒有時間去閱讀紙質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