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問我,自己有強迫癥,到底該怎么治療?對此我一直沒有給出回復。
除了我懶以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在我看來很多自稱患有強迫癥的人,其實連強迫癥是什么都不知道,也無法理解強迫癥患者的痛苦。
強迫癥是一種典型的焦慮障礙神經癥,大約有2.5%的人在他們一生中的某個時期會受到這種病的影響。強迫癥患者最常見的表現為無法擺脫一種特定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比如小明總覺得家里的吊燈要掉下來砸到自己,雖然他知道這件事發生的概率幾乎為0,而且還親自爬梯子上去檢查了一遍??蛇@個念頭還是反復的出現,讓他越來越焦慮,必須時不時的抬頭去確認吊燈的情況,以至于其他什么事都做不了。
對于“真的強迫癥”,目前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治療方法(如森田療法)。如果你長期被它困擾,我建議你去咨詢專業的心理醫生或者去正規的醫院接受治療(對了,不要百度?。?。
今天我要說的是一種“假的強迫癥”,這種病的發病率高達250%,發病后常常導致拖延、偏執、效率低下等一系列不良反應。有趣的是大家似乎都不以為意,甚至還把它當作一個很時髦,還有點萌的小毛病。這種“假的強迫癥”,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完美主義。
在完美主義者的世界里,有一條被奉為圭臬的準則——all or nothing。要嘛就做到極致的完美,要嘛寧愿不做。要嘛瘦成A4腰,要嘛肥成A4腿。要嘛嫁給宋仲基,要嘛就嫁雞隨雞……
作為一個資深的完美主義者,對此我深有體會。從小我就有個習慣,寫作業時寫錯了字,就非要把一整頁都撕掉。只有這樣心里才舒坦,要不總覺得堵得慌。所以我很害怕寫錯,字就寫得特別大,一筆一劃,清清楚楚。
即便如此還是經常出錯,二話不說,撕。以至于所有的本子都被我撕的禿了頭,只剩兩三頁。還因此被老師叫到辦公室,質問我為什么本子見一次瘦一次,我支支吾吾的說不出個所以然。至今我依然記得老師當時看我的眼神,嫌棄與憐愛交揉。他打開抽屜,從里面拿出一卷衛生紙塞給我,語重心長的說:以后用這個吧。
其實完美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好,在一些精確度要求極高的行業(比如醫生做手術)甚至是必需的。但是當完美主義逐漸泛化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就會導致很多難以想象的負面后果。
比如:
01.好勝心很強,很難接受別人的觀點,總喜歡說服別人。
02.做事之前要做好萬全的準備,往往導致拖延。
03.喜歡吹毛求疵,關注一些別人無法理解的細節。
04.看書喜歡逐字逐句,不愿錯過任何細節,導致效率低下。
05.過度的關注自己的缺點,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彌補缺點。
06.害怕失敗,缺乏冒險精神。
如果以上幾點你都中槍了,說明你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下面我就根據個人經驗,分析一下怎樣才能幫你克服完美主義。
1.接受不完美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任何一個生命是完美的。完美主義者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但他們卻不愿接受這個事實。
比如大家都知道長青春痘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完美主義者卻拒絕接受這種不完美的情況存在,一刻都不能耽擱,他們會不停的去擠,去摳,而不是等待痘痘隨時間自行消退。
結果呢?青春痘變成了永遠褪不掉的疤。
正是因為這種對完美的苛求,完美主義者會為自己制定一些不切實際的標準,有些聽起來甚至很荒誕,比如朋友圈里發圖片,一定要發九張;買了一堆零食,一定要一次性吃完。
過高的標準也讓他們養成了拖延的習慣。寫文章時,一定要在頭腦中反復的斟酌,打好腹稿才肯動筆。找工作時,不停修改簡歷,對比offer,以至錯失了最好的時機。談對象時,總覺得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再等等,最后等成了剩斗士。
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關了他的空調,扔了他的風扇,再給他蓋上被子……你也永遠無法說服一個完美主義者,除非讓他接受這個世界不完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及接受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的事實。
2.享受過程
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享受過程。
小時候,上學對我們來說是痛苦的。父母告訴我們忍一忍吧,現在辛苦一點,以后才能找個好工作。等我們做了父母,工作又是痛苦的,我們又告訴自己忍一忍吧,現在辛苦一點,才能讓孩子上個好學校。
完美主義者總是執著于結果,執著于學期末的成績單或者月末的KPI,而忘記了如何享受過程。
當預感到不好的結果時,他們往往選擇放棄。比如覺得自己的文章怎么寫都不如錢鐘書,就覺得沒有寫的必要;覺得自己學習再努力也無法超過年級第一,就不再努力,自暴自棄。
有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
把一群10歲的孩子,隨機分成兩組,讓他們做同一道數學題。兩組孩子都順利完成后,實驗者用不同的方式分別夸獎他們。
對第一組孩子說:你們真棒!這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而且回答的完全正確。
對第二組孩子說:你們真棒!為解開這道題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和時間。
然后實驗者又找來兩道新題,讓他們選擇其中之一。并告訴這兩組孩子,一道比較簡單,另一道相對困難,但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結果表明第一組只有五成的孩子選擇了難題,而第二組卻有高達九成的孩子都選擇了難題。
從小到大,不管是我們的父母還是老師,都在用第一方式獎勵我們——以結果為標準,而不是過程。這也是導致完美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因。
每個人都討厭失敗,但如果因為害怕失敗,就畏首畏尾,止步不前,躲在自己的舒適區,日復一日的做著那些所謂“得心應手”的事,這并不是完美,而是平庸。
學會享受過程,就是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獎勵自己每一次辛勤的付出,每一次微小的進步,甚至是每一次痛心疾首的失敗。
3.付諸行動
不要覺得看完這篇文章就能夠徹底克服你的完美主義。事實上,這個想法本身就是最典型的完美主義思想。因為完美主義已經構成了你人格的一本分,甚至可能會陪伴你的一生。
克服它的關鍵在于,當你出現完美主義的傾向時,要立刻付諸行動,做出改變。
當你極力想說服一個人時,很有可能是你的完美主義開啟了自我防御模式,這時候你應該讓自己冷靜下來,想一想對方觀點的可取之處。
當你準備解決一個難題時,不要總是問自己“這個我擅不擅長?”,而應該告訴自己“這個我可以試試!”,勇于把自己置身于風險之中。
即便是我在寫這篇文章時,我腦中的“完美小人”還在告訴我:別寫了,反正你寫了也沒人看,反正你寫了沒人轉發,反正你寫了也沒人打賞。
沒有別的辦法,我只好回答“完美小人”:去你大爺,老子偏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