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喝茶是風雅之事,是獨立修身品格,但不應成為附庸風雅的偽裝。
我很長時間沒有和茶圈參與了,包括各種茶會,有時與所謂茶人喝茶,反而覺得很累。
? ? ? 因為都在談對于茶的層次,回甘,一個個專業的像講師,過于講究喝茶的儀式感,喪失了喝茶時的自在。
? ? ? 以前茶武堂講茶課時曾被一位學生問道:“魚老師,什么是品茶?”
我告訴他:“第一是叫你喝茶,第二也是叫你喝茶。”品不品是你的事,喝到嘴里舒服就可以了。
什么是飲茶之道?第一是叫你去喝,第二也是叫你去喝。哪需要那么多的儀式與大道理呢。
有沒有發現,在各種夸夸其談的茶會,真正的茶人,笑而不語,你問他,他會說“喝茶,喝茶”
■ 飲茶之道
? ? ? ? 狹義的飲茶之道即為我們今天所謂的茶藝。
? ? ? ? 唐代陸羽《茶經》多為煎茶,宋代蔡襄《茶錄》和趙佶《大觀茶論》多為點茶。
? ? ? ? 明代張源《茶錄》和許次紓《茶疏》講的則是今天常見的散泡茶。
? ? ? 以上都是史書記載,我稱為以前的飲茶之道,我講講如今什么才是真正的講究,“茶,器,場”,其飲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禮節和諧、交談話題等,有一系列的講究。
一泡茶,就開始了“對完美的溫柔試探”,而茶藝班學出來的程式化只會讓人的感覺被禁錮。
? ? ? 飲茶之道,一直沒有參透,把知曉的一點告訴你們,也不一定對,和茶一樣,適口為珍。選水駐宅,杯盞壺海,滌器煮水,煎茶飲茶,道在其中。飲茶即好,你要說這就是修道,那就是了。
也別總把茶道放在嘴邊,泡個茶嘛,不須持戒,無須坐禪,百年前趙州從諗禪師就有“吃茶去”的偈語,就有了現在茶室懸掛的“茶禪一味”,本來喝茶和修禪一樣,一人一樣,低頭問心,不用抬頭看人。
大道至簡,燒水煎茶,是道。
從古說到今,從喝說到品,從藝說到道,喝茶就這么回事,當簡單,一大茶杯足以,當修行,精心杯碗總有缺漏的細節,你說誰的茶又更好喝呢?
老魚開茶館十幾年,一直沒有用過太高貴的茶器,一是沒錢,二是樸素、簡單,從心所欲,不用提心吊膽,真打碎了,也不用太心疼。
順乎自然,從心而為,如果沒有疫情,你從每周五晚上的飲茶活動中感受的我說的,你想到的,默契天真、冥合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