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醫生是日本的一名婦產科醫生,有三個女兒,料理家務而且有求學的計劃。
她很早的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提升每一分鐘的質量。
可是作為一個母親,在求學的路上是怎么做到的?
吉田醫生求學記,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充分利用時間,達到實現成長的故事。
01
吉田醫生和丈夫籌劃了去美國進修的事情,于是帶著三個女兒前往了波士頓,開啟了非常有意義的日子。
日子必然是忙碌的,因為正常人帶一個小孩子已經不顧空閑,可是她是如何還三個孩子,而且也兼照料家庭,又能實現自己的學業呢?這本書從每個細節告訴我這么一個故事,道理可能很簡單,但是卻是人知而不能尋常能堅持做到的。但如果要實現這個目標,卻必須去學習借鑒的。
02
全都一起開動,反道什么都能做到。
每天忙碌確實耗心費神,但是沒有時間實際上意味著巨大的機遇,是開始自己想做事情的絕佳時機。
人的心態往往是手頭有重要的事情明明知道要去完成,可是偏偏去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這是一種所時間所迫無計可施的下意識的本能反應。身邊的事情很多,上班下班,照顧孩子家庭,一天天都快速過去了,但是沒有時間去參加研討會,學習交流,工作上雖然也盡心盡職。可是工作的評價卻越來越低,成就感越來越少。
因為沒有學習,每天超負荷工作,卻什么事情都不順。連回家整理房間的動力都沒有。
看到吉田醫生說到這些的時候,我好像看到現在也有這樣的狀態。
那她是如何沖破出來的呢?
03
一件件來,人生太短暫,一起開動吧。
吉田醫生于是抱著這樣的想法,開始了新的安排。
可是如何在既要育兒,又要學習的過程中堅持下來,是什么方法呢?首先吉田醫生的想法中,并沒有認為那有什么不對,她就認為這個規劃是非常優秀的規劃,在育兒中把學習完成。
這個想法突然提醒了我,為什么自己在育兒的過程中本來當時也有同時完成一項進修的,可以自己沒有堅持同步進行,導致了時修的時候延遲了三年。
慚愧!
04
接受現實,同時進行一項事情,亂成一團是正常的。
在思想上就接受了一切,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看到這里的時候,我感覺吉田醫生的心態好好呀,好心態決定一切。
只要想做,一定有時間。哈佛大學的研究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課程的繁重,學習的壓力也是明明白白顯著的,可是吉田醫生應付下來了,她說,她就是運用了一點時間管理的方法,而且擺正心態,決定了的事情就去完成。
充分利碎片化時間。
學習過程中,給自己定一個期限。這讓我想起了,今天翻到的一份自己原來學習的資料,把日歷打出來。做到每天的簽到并記錄倒計時。
寫文章也是一樣,只要一開始寫第一個字,一篇文章的完成還是非常容易的,最怕就是你沒有開始寫,也沒有給自己下定任務。
05
吉田醫生的另一個方法。
事情好多,都要完成,真得是時間有限。她時刻告訴自己,我能行。
不要有可能會做不到或也許做不動的想法,只要有“要去做”那么,事情終會成功,總會行。這就是吉田醫生鼓勵自己的一種方法。
而且要有一種“我能行的”心態。解決的辦法自然而然就來了。
06
看到吉田醫生意識到時間是有限的而且是無法節約的,只能提高價值的時候,頓時有點慚愧。其實這是非常直白的道理,那如何提高價值,卻沒有真正去思考過。
時間的價值,并不是填滿無空際的事情,有時候把事情放一邊,和家人一起放松一下身心,也是時間價值的最大化價值的一個體現。
07
吉田醫生的時間表
早上3:00起床
學習時間
早上6:00孩子們起床
早餐出發準備
早上7:30從家出發
早上9:00開始工作-下午17:00下班
下午下班路上學習時間
下午18:30回到家
下午8:00-8:30和孩子們一起入睡
看看這個時間表,是在意識到要并決定去哈佛進修前一天候訂的。最大的變化是早上的學習時間段變多了,而且晚上早睡這一個時間點。
我相信,我和在我身邊的人群中,做到這樣的時間規劃,是很少的。就像現在,我現在還在碼字一樣。
07
這里講到的時間管理,可以參考史蒂芬,柯維的《七個習慣》。
關于時間管理,這里還提到早睡早起這一規律,實際一定要記住千萬不是把晚上要做的事情放到早上做。而是當天的事情,當天完成,而且是在其它事情同時進行過程中。
還有一個理念要深入,就是把一定家務外包出去,即使花錢也要借用別人的力量。
讓自己的時候發揮更有價值的事情之上。
今天閱讀到這時,也把讀后心得記錄如上。
希望自己有所收獲,也許我也得改變,如何才能不在深夜才有時間來寫作!
待續
------
關注和打賞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