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與華書房#華杉注王陽明《傳習錄》【127】

苦不苦,想想陽明亡命天涯處。樂不樂,學習顏回簞食瓢飲,鼓瑟高歌。人生遇到悲苦困難時,更要建立快樂新常態。

【來書云:昔周茂叔每令伯淳尋仲尼,顏子樂處。敢問是樂也,與七情之樂同乎?否乎?若同,則常人之一遂所欲,皆能樂矣,何必圣賢?若別有真樂,則圣賢之遇大憂、大怒、大驚、大懼之事,此樂亦在否乎?且君子之心常存戒懼,是蓋終身之憂也,惡得樂?澄平生多悶,未嘗見真樂之趣,今切愿尋之。

樂是心之本體,雖不同于七情之樂,而亦不外于七情之樂。雖則圣賢別有真樂,而亦常人之所同有,但常人有之而不自知,反自求許多憂苦,自加迷棄。雖在憂苦迷棄之中,而此樂又未嘗不存,但一念開明,反身而誠,則即此而在矣。每與原靜論,無非此意,而原靜尚有“何道可得”之問,是猶未免于騎驢覓驢之蔽也。】

陸原靜來信問:

在《河南程氏遺書》中,程顥說:“昔受學于周茂叔,每令尋顏子、仲尼樂處,所樂何事?”周敦頤先生要程顥去尋找體會孔子、顏回的快樂。請問先生,這孔子、顏回的快樂,是和普通人的七情之樂一樣嗎?還是不一樣呢?如果是一樣的,那普通人只要自己想要的得到了,都能快樂,何必去做圣賢呢?如果說圣賢另外有常人沒有的真正的快樂,那當圣人遇見大憂、大怒、大驚、大懼之事的時候,這快樂還在不在呢?圣學又說,君子要常存戒慎恐懼之心,這時時刻刻都在戒慎恐懼,那是終身之憂,怎么能有快樂呢?我素來多煩悶,沒有得到過真正的快樂,現在十分真切地想要得到它!

王陽明回信說:

孔、顏的快樂,是心的本體,雖然和普通人的七情之樂有所不同,但也不外乎七情之樂。雖然圣人別有真樂,但那快樂也是常人所同有的。但是,常人有這快樂,自己卻不知道,反而自己去找來很多的憂苦,自行迷茫,遺棄了真正的快樂。就算你在苦惱迷茫之中的時候,那快樂又何嘗不在呢?只要你一念開明,反求諸己,就能感受到這種快樂。這個問題,是我經常和你討論的,無非就是這個意思,而你還要問有什么辦法可尋,那真是騎驢找驢了。

這個講講學習體會。

先說顏回的快樂?!墩撜Z》,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贊嘆顏回:顏回真是賢德的人??!一天就吃一簞飯,喝一瓢水,住在很窄小擠迫的破房子里。換個人,早就不勝憂愁苦悶,顏回卻仍然不改其樂。顏回啊顏回!真是賢德的人??!

富而不驕易,安貧樂道難。顏回就能在貧困中,自得其樂。

孔子的快樂呢?《論語》: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日;‘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p>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p>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p>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孔子請弟子們各言其志。子路說他愿治理一個千乘之國。冉求說他能治理一個方圓六七十里的小國就行了。公西華說他愿意從事外交工作。到了曾點,曾點說,我沒想什么國家大事,就想在那暮春三月,春天的新衣剛剛穿上身,約上五六個成人,六七個少年,結隊出門踏青,在那沂水河邊沐浴,在舞雩(yu)臺上吹吹風,舞雩臺,是魯國祈雨的祭臺,然后,一路唱歌一路還。

曾皙一番話,把孔子也說得神往了,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卑パ?!我的志向和你一樣!

孔子為什么贊同曾皙的志向?為什么說他跟曾皙一致?暮春三月去踏青,洗洗澡,吹吹風,唱著歌回來。弟子們跟老師可不是來學這個的,老師的志向,一直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么一說,倒不像孔子,像老子,不像儒家,像道家了。老師這么一說,大家都不知道該干嘛了。

張居正講解說:“蓋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窮不失義,達不離道,乃出處之大節也。若自負才能,汲汲然欲自見于世,則出處之際,必有不能以義命自安,而茍于所就者。子路仕衛輒,冉有從季氏,病皆在此,故夫子獨與曾點,以其所見超于三子也?!?/p>

張居正所言,太深刻,太有教益了!

我一身本事,但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就像我們前面說安貧樂道一樣,為什么要安貧樂道?因為只有安貧樂道之人,他發達之后,才能同樣安富樂道。如果貧窮時發憤,成功后就要發飆,就要報復性驕奢淫逸。

同樣,如果自負才能,非要干一場。當真有機會干的時候,他就不舍得失去這機會,就不能以義命自安,不能堅持道義的原則,不能接受失去機會的命運,他就會委屈妥協于他的權力來源,掉進大染缸,跟著干壞事,子路跟衛輒,死于內亂;冉有跟季氏,幫助季氏橫征暴斂,以至于孔子痛罵,要小子們擊鼓而攻之。子路和冉有的毛病,病根都在這兒!所以孔子唯獨贊同曾皙,因為他的見識超過了三位同學。

我一身抱負和本事,希望齊家治國平天下,但我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給我機會,我就燦爛,功成身退,或急流勇退之后,回歸詩酒田園,暮春三月,踏青下河洗個澡,春風拂面唱首歌。沒有機會實施我的主張,我不貪慕權位,不跟你們同流合污,我自己回家,還是暮春三月,還是踏青下河洗個澡,還是春風拂面唱首歌,仍不失我志,不亦樂乎。

所以這快樂,是心的本體,是我的良知,我的志向。良知不為外物所移,志向不為利欲所動,快樂也不受境遇的影響,因為那是我,是自在的我,是我的本體。

踏青下河洗個澡,春風拂面唱首歌。這快樂,窮居陋巷的顏回有,被尊為國老的孔子也有,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富翁有,天天在馬路邊曬太陽的乞丐也有。他們的快樂都是一樣的,都是七情之樂。又不一樣,圣人之樂就像他的良知一樣,時時刻刻都在,是常態。凡人之樂呢,就像多云天氣,陽光偶爾也鉆出云縫,但一會兒又被遮蔽了,遮蔽是常態。

至于圣賢之遇大憂、大怒、大驚、大懼之事,此樂亦在否乎?我們就要學王陽明了,因為我們的人生際遇中那點憂怒驚懼,跟他所遇到的相比,簡直都不是事兒,他能我心光明,不改其樂,而正是在龍場最悲苦的時候,磨礪出了他的良知之學,我們有什么好嘰歪的呢?

苦不苦,想想陽明亡命天涯處。

樂不樂,學習顏回簞食瓢飲,鼓瑟高歌。

人生遇到悲苦困難處,更要建立快樂新常態。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的《傳習錄》學習參考書目:

《傳習錄 明隆慶六年初刻版》,王陽明撰著,謝廷杰輯刊,張靖杰譯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

《王陽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功名利祿,甚至濟世安民,都是外物,我活在自己的世界,居仁行義,與天地同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齊家治國...
    華杉2009閱讀 1,864評論 9 15
  • 答陸原靜書【16】 【原文】 來書云:“昔周茂叔①每令伯淳②尋仲尼、顏子樂處③。敢問是樂也,與七情之樂,同...
    大珊老師閱讀 2,004評論 0 9
  • 凡事開頭開錯了,往后怎么你也對不了,不能揮刀自宮,就只能錯上加錯,在錯誤上不斷加碼。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
    華杉2009閱讀 1,593評論 6 8
  • 孩子躺在大盆里洗澡任水肆意的流下,不停的歡笑,說:謝謝媽媽拿大盆洗澡。那滿心的歡笑驚呆我,原來孩子的幸福那么那么簡單!
    rx任曦閱讀 226評論 0 0
  • 嗯,持續的今天還是沒有什么想法來寫??赡苁且驗榈睫k公室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準備寫晨間日記,而是先去把昨天忘記的工作...
    博子閱讀 11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