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我去了一次廣州,見識了廣州的方方面面,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竟然是一次早茶。
在廣州,流傳著一句話,不喝早茶,不開工。是的,廣州美好的一天,就從早茶開始。
那是去廣州的第二天,老公同學早上開車去酒店接了我們,說是去茶樓喝早茶,我十分詫異,在我們北方,每天早上不來碗熱氣騰騰的面條,感覺一天都沒精神,來了廣州,不給我們吃面也就罷了,竟然讓我們去喝茶?這是什么規矩?我向老公同學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才知道了答案。
廣州早茶是南方,主要是廣州,潮汕,香港等地的民間飲食風俗。廣州人喝早茶,有當作早餐的,旭日東升,晨光微熙之際,全家老小圍坐一桌,共享早晨的寶貴時光。上班族喝完早茶,匆匆踏上職場打拼之路。老年人,退休族,泡一壺茶,來幾樣精致的點心,以早茶作為每天的休閑時光。
廣州人聚會,談生意,業余消遣,都習慣去茶樓。人們在茶樓這種寬松的氛圍里邊吃邊談,更加方便聯絡感情,甚至能談成大生意。正因為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為享受之意。所以,漫步廣州街頭,隨處可見各種高中低檔的茶樓,從裝修上看,有的茶樓古色古香,飛檐走拱,是中國傳統建筑,有些茶樓卻富麗堂皇,一派豪華景象。
老公同學帶我們去的這間茶樓,屬園林式酒店,裝修風格中西合壁,既有小橋流水的古樸雅致,又有西方建筑的華麗精美。茶樓院子里穿插希臘神像雕塑,高大的闊葉熱帶植物中,掩映著一座座廳堂樓閣,精巧別致。整座茶樓的設計獨具匠心,我相信每位進來的客人,都能體會到那種看似普普通通,卻低調奢華的美。
我們進了一個雅間,四周全是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外面的綠植,環境非常優美。老公同學先給我們介紹一番吃食。我用心聽講。這間茶樓的點心形態小巧,品種繁多,有蝦餃、奶黃包、菠蘿包、榴蓮酥,香芋排骨,鳳爪,油條,紅米腸,蘿卜糕,乳鴿。茶水也有好多種,包括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等。我們都來自北方,也不明白都是些什么點心,就等著一吃究竟了。
沒想到幾分鐘后,服務員送來了那么多小籠屜,原來包子就有好多種呢,老公熱情的同學為了招待好我們,竟然各樣點了一籠,滿滿地擺了一大桌子,差點把我們嚇壞了,不就是吃個早飯,至于這么隆重嗎?有叉燒包、水晶包、牛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片粥、豬腸粉、蝦仁粉、云吞…太多了,我實在記不住,看著這一桌子精致小巧的的籠啊,盤啊的,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開吃前還有一道程序,首壺茶水是拿來洗餐具的,我們都照著老公同學的樣子,把茶杯筷子用茶水涮洗一遍,倒入旁邊的小水盆里,服務員會來收走小水盆,這也是讓我感到奇怪的地方,后來幾天也就習慣了。
我向來愛吃甜食,看到滿桌的點心包子,胃口大開,先吃了最愛的榴蓮酥,果然沒讓我失望,有驚艷的感覺,好吃到要哭出來,外皮酥軟,內里甜糯,滿滿的幸福感。豉汁鳳爪也相當好吃,味道香濃,入口即化,甜中帶辣,我連骨頭一起吃掉了。值得一提的還有金色的蝦餃,水晶般剔透的表皮,能看到里面有紅色的大蝦仁,一口下去,湯汁濃郁,齒頰留香,令人久久回味,是我此生吃過的,難以忘卻的美味。此外,我品嘗了幾種特色粥,感覺廣州的粥很清淡,淡而新鮮,非常爽口。
作為一個外地人,從這些精致小巧的吃食中我能感覺到,廣州人對于生活品質的講究,和對于飲食的熱愛,廣州人獨特的養生文化,值得我們北方人學習和借鑒。我想過回家后要自己做些小點心,無奈自己天生無廚藝方面的特長,后來也只能做罷。現在,我常常在吃飯時想起來,或是在夢里回味一下廣州的美味點心。
我們十幾個人,早茶喝到十一點半,雖然在我看來,有些太浪費時間,老公和他的幾位同學卻非常盡興,借喝早茶的機會,談笑風聲,敘敘大學畢業二十年的舊情,真是個絕好的機會。
由此我明白,早茶對于廣州人的意義,不單單是吃個早點,喝個茶提提神那么簡單,還承載著聯絡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內涵。在這種其樂融融的氛圍中,喝早茶,吃茶點,共談人生,品嘗平淡時光里的相聚之樂,實在是一件愜意的美事。
余生如有幸,我會選擇去廣州生活,每天沐浴在晨光里,身邊有花香縈繞,耳邊鳥語不絕,泡一壺淡茶,拈一塊小點心,在流年逝去的腳步聲里,品味這種精致的幸福感。
365寫作挑戰訓練營日更第四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