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白鹿原》,最敬佩朱先生。
沒有朱先生,白鹿原不會太平,老百姓不能安生,白嘉軒當不好族長,孩子們無法迅速成長,撐不起白鹿原的明天。
踏破白云萬千沖,仰天池上水溶溶,橫空大氣排山去,砥柱人間是此峰。
朱先生作的這首《登華山詩》,大氣磅礴的心胸中裝著光明磊落,玉汝于成的人生里寫滿理想愿景。
詩曰:書生報國無長物,唯有手中筆如刀。朱先生運筆如刀,揮灑自如,在困苦的舊社會,為百姓生生劈開了一條光明大道。
大丈夫心中光明,夫復何求。大抵我的人生追求亦是如此,所以瞬間被他圈粉。
01
臨危不亂,迎難而上,方是真英雄。
朱先生在劇中第一次出現,便是帶著白嘉軒去赴清兵的“鴻門宴”。
當時清兵與軍閥對峙郊外,一旦開戰,白鹿原必定生靈涂炭。
朱先生此行,就是要憑三寸不爛之舌,爭取化干戈為玉帛。
鴻門宴九死一生,朱先生心如明鏡,帶上白嘉軒,早已想到他會為自己收尸。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被晾在清兵大營里,朱先生教白嘉軒唱《渭城曲》,一唱便是一晚。
這首曲,一是唱給清兵頭領方升,表達時勢不可逆轉,清朝已成故國,勸他早點離去;二是唱給自己壯膽,表明吾與君相知,懂君愁苦,既然相見恨晚,理應早點會面。
清兵退了,朱先生成了白鹿原的救世主,白嘉軒卻嚇出了一身冷汗,他想不明白清軍為何會退兵。
朱先生問:嘉軒,什么是你的命?
白嘉軒說:地是我的命。
朱先生又問:那方升的命是什么?
白嘉軒問:他的命是啥?
朱先生說:名聲就是方升的命,他不想死后被人掘墳,遺臭萬年啊。
白嘉軒好像懂了,又想起了更重要的問題,他問朱先生獨身闖軍營為啥不害怕。
朱先生說:怕,有的事怕也得去做。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朱先生有民族大義,有憐憫慈悲之心,更是用行動踐行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一曲渭城風雨,了卻一場生靈涂炭,智慧里的擔當,風雨里的堅韌,朱先生生在亂世,又不沉于亂世。
我心有宏愿,雖前路荊棘,也要一往無前。
02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朱先生退了清兵,縣長敲鼓迎接為他慶功,不過,朱先生沒有前來。
名利二字,自古以來萬人追逐。朱先生不屑也不爭,只做應該做之事,既然是自己應該做的,為何要去收取報酬和感謝。
人生能夠如此達然灑脫,朱先生定然非尋常人也。
退兵事后,他給白嘉軒送了一封信,只有13個字:
腳放大發鉸短,指甲常剪兜要淺。
這幾個字鞭辟入里又接地氣,為人處世的道理盡在其中,著實妙不可言。
腳放大才能走得遠。白嘉軒從中學會了登高望遠,當族長后先修祠堂敬畏祖先,再辦學堂培育子孫,他考慮到了眼前的生計,更在思考謀劃白鹿原的未來。
發鉸短才能棄束縛。朱先生追著白嘉軒剪掉辮子,意在除去他心里那根深蒂固的封建流毒,唯如此才能跟上時代不被淘汰。
指甲常剪就不會藏污納垢。白嘉軒學會了清白做人,腰桿挺得直,百姓信得過,自然一言九鼎諸事可做,以身示范勝得過任何苦口婆心的說教。
兜要淺便不會貪得無厭。那個時代當官貪財,族長不是官,理應站在百姓身邊。誰家有難出錢出地救濟,祖宗祠堂自己出錢修整,白嘉軒兜變淺了,威望就變高了。
朱先生的13字真言,教會了白嘉軒做人處事,為白鹿原培養了一位優秀的族長,著實功德無量。
03
君子一諾千金,更無食言也者。
朱先生答應清軍頭領方升教書五年,方升死后,他便依諾去了。
既然承諾了,必然要遵守,哪怕讓你許諾的人已經死了也要做到,這才是真君子。
五年后回到家鄉,朱先生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地里除掉鴉片。
鴉片比糧食賺錢,但是害人不淺。白鹿原的百姓心里明白,卻是于心不忍。
朱先生也不多言,白家鹿家兩大家族只要不種了,其他人自然紛紛效仿。
看到催牛犁地的朱先生,兆鵬說:我將來要成為他這樣的人。
朱先生在潛移默化中,深刻影響著白鹿原的下一代。
朱先生學富五車,卻不迂腐。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白鹿原上請來的教書先生。
教書先生大談心學,講知行合一,他把封建思想一以貫之,并奉為千古不變之定律,從堅持女人裹腳能看到,他是典型的腐儒酸。
朱先生是個真人,用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辯證看待歷史文化,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朱先生識得教書先生的博學,懇請他就在白鹿原上教書育人。
雖然兩人觀點不一,朱先生卻能放下成見慧眼識珠,此等胸懷難能可貴。
04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朱先生懂得人心如水,所以心中坦蕩不起波瀾,泰山崩于前也面不改色。
白嘉軒、鹿子霖被綁票,村里人湊錢贖人。朱先生主持大局,機智應對,沉穩如山。
人救回來了,劫匪死了,那筆錢卻被縣長扣下了。
白鹿原上的百姓知道錢要不回來了,開始記恨朱先生,少了之前的敬重,多了諸多流言蜚語。
縣長來白鹿原立仁義碑,他編了首兒歌,裝啞巴不說話,只伸出了三根手指。
何縣長大清官,今天來到了白鹿原;何縣長大清官,趕走了綁匪把錢還。
何縣長何等聰明,為表彰白鹿原的仁義,烘托自己的高潔,于是免了白鹿原三年賦稅。
朱先生用心良苦,更有大智慧,明知不可為就換條路走,條條大路通羅馬,事事用心便能成。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朱先生比這境界要高很多,世間謗我、辱我、惡我,只是由他、耐他、愛他,把珍貴的東西還給他。
我有兩袖清風,為你趕走烏云。你雖讀不懂我,知道我為你著想即可。
《白鹿原》里的故事大多是虛構的,只有白鹿書院的山長朱先生確有其人。
朱先生的原型是藍田縣清末舉人牛兆濂,他是清末民初譽滿三秦的飽學名儒,號藍川先生,民間稱其為“牛才子”。
勸退八旗軍,賑災濟民,耕除鴉片,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事。
感謝朱先生,讓我認識了一個鮮活的“牛才子”,學到了君子固守的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