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天學習《黃修易錄》。
? ? ? ? 先生說:“既然除掉了惡念,就是善念,也就恢復了心的本體。例如,陽光被烏云遮擋,當烏云散出后,陽光又會重現。若惡念已經除掉,而又去存養一個善念,這豈不是在陽光下又添一盞明燈?!币虼讼壬八木浣獭笔拙浔闶恰盁o善無惡心之體”。
? ? ? ? 先生認為“良知存久”是良知自覺和“自能光明”的必要條件。即它與用功長久的時間磨煉分不開,功到自然成。而且先生并不奢望頓悟的立竿見影的效果,在他看來那只是不著實削的拔苗助長而已。
? ? ? ? 人若著實用功,隨人毀謗,隨人欺慢,處處得益,處處是進德之資。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終被累倒。說的非常好啊,只要目標堅定,處處下功夫,則榮辱得失都將為我所用,處處皆是進德之資。若果目標不堅定,不下功夫,容易迷失目標,為外物牽累,結果耽誤了自己。
? ? ? 陽明先生認為,拘泥于事事物物上尋討知識,不知本即在心而外求并強探力索,不過是無根之樹。先生把靈根比作人的良知,人人都有。本應該生生不息的,可惜有人給私欲蒙蔽,牽累,以致靈根被殘害,不能發育。
? ? ? ? 我們不能怪罪于父母親人朋友,而應自省,明白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是自己沒有志向。當志向堅定時,心懷良知,無論做什么都是“一事”,這樣才能不違本心,誠意修身,順道而行。經常無端指責別人的人應該把指責別人的行為和想法,當成私欲克服掉。
? ? ? 在“易經”的問題上,先生認為,易經是人遇到問題,難以決斷時向天請教的工具。因為人有私欲虛假,而天至誠無語,唯有可以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