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幾天時間將《門第》這本書看完了,感慨頗多,但是又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形容,摘抄里面的一些經典的話語吧:
1、“在愛情里,誰先激動了,誰就離輸近了一些。”
記得之前一個朋友說過:你認真了?那你就輸了,開始還不理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理解這句話了。是的,激動了,就是說了,所以成熟的標志大多是看一個人是否沉穩?
2、“原來她做不到把這個男人從心頭上卸下來,他成了潛伏在她心上的一塊痼疾,冥頑不化,像癲癇一樣,她不知它會在什么時候發作,令自己洋相盡出。”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摯愛的人,就像一個隨時爆發的定時炸彈,隨時會被這個人引爆,沒辦法,愛情的魔力就是這樣,除非你沒愛過。
3、“她以為時光會讓這一切淡漠,以為歲月的灰塵會將他深深地掩埋,卻不過是她一相情愿的虛幻想象而已,事實永遠超出想象。”
總是認為自身的控制力很好,會將時間的推進將很深的感情淡化,其實圈圈也這么想過,但是見面或者重新相遇后,卻無法忘記,無法揮去。還是會木訥、心跳加快、緊張等一系列平時沒有的感覺。平時掩蓋很好的情緒,在這一刻就都崩潰了。
4、“原來,在這世上,從沒有卑微的人、卑微的愛情,只有卑微的心靈。”
只有那些沒有經歷過愛情的人,或者對愛情不是很真實的處理,才會不相信愛情,繼而嘲笑別人愛情的卑微。
5、“愛情的跟頭,一定要親自摔過才知道疼。別人提前預警,不僅是件出力不討好的事,還會起到反作用力。”
正如人生一樣,小的時候,父母告誡我們什么要做,什么不能做,而自己的主意很大,很叛逆,因為沒有經歷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明白了,父母的話是真理的,是在社會上無法聽到的,其實即便是聽到了,也認為,說的不對,只有真心去試驗,經歷,才會從心底深處的默許。不然會認為對方在炫耀自身的經歷。
6、“城市人離群體生活正越來越遠,對別人的提防越來越嚴重,就連同僚之間,你除了知道他的名字以及職務之外,甚至都不知道他的真實年齡以及婚姻狀況。”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對身邊同事、同學、朋友的私事就越發的不關心了,更加的不信任,寧可在網上去找軟件去宣泄,也不會和朋友或者同事去說,其實,即便說了,誰會關心呢?誰會發自心底的關心?只是表面上的同情罷了,又哪里有那么多時間聽著你的傾訴呢?
7、“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壞人。正如我們每做一件事,所懷初衷必然是美好的,可是在通往我們想要的美好結果的途中卻走了岔路,我們的期望值便給跌了一下。我們的希望或自尊跌傷了。我們在掙扎中發出的尖叫聲,倘若表達或處理不當,就會被理解成挑釁,進而演化成戰爭。”
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慢慢的,感覺味道變了,原來過程不是那么的美好,結果也不是那么的完美,只不過是一種理想狀態罷了,我們的希望和自尊隨著事情的推進,慢慢被傷害,逐漸降低自身的標準……
現在電視劇也出來了,圈圈沒有看,覺得看過書之后,再看電視劇就沒有意思了,書籍可以讓人進行思考,而電視劇卻是強行灌輸導演的意思,每個人對書籍本身的理解都不同,我們為什么要接受導演的強行的灌輸,尊重書籍,遠離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