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成為犧牲品
當你處于危險之中,作為一名受害者,除了讓旁觀者知道你需要緊急的幫助之外,你還要更進一步,幫他們搞清楚他們應該如何幫助你以及由誰來幫助你。但哪一種方法才最有效、最可靠呢?
專家解讀:明確指認一個人得到的效果會好過呼喊大眾的響應和反應,至少被指認的人在這個時刻有了壓力。有了壓力因此就有了行動。
學我的樣,照我的做
社會認同原理就像所有其他影響力的武器一樣,也有能使它發揮出最大威力的條件。我們已經找到了其中的一個,即不確定性。當人們對自己不是很有把握時,他們依靠其他人的行為來決定自己應該怎么做的可能性更大。除此之外,要想讓社會認同原理發揮最大威力,還有另外一個條件也很重要,那就是相似性。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別人的行為恰好與我們自己的行為一模一樣時,社會認同原理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威力。正是這些人的行為讓我們清楚地知道了構成我們正確行為的因素是什么。因此,我們往往會效仿那些與我們相似的人,而不是與我們不同的人。
怎樣保護自己
數據不正確導致社會認同原理提供錯誤信息的情況有兩種。第一種情況發生在故意偽造社會認同同時。這種情況是那些牟利者為了制造一種多數人都在以他們所希望的方式行動的假象而炮制的,他們的這種行為實在應該受到譴責。之前我們已經討論過的電視喜劇中廣泛采用的配音笑聲就是這種偽造數據的變種。
我們應該還記得一些牙膏的廣告吧,當追問看過廣告的受眾,廣告中有哪些人物時,普遍都提到了有醫生、沒錯,醫生的身份是用來影響受眾的,利用的就是人們對醫生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的認同。但是,廣告中并沒有明確的字樣或者配音告訴穿白大褂的人就是醫生,事實上這就是在人們的頭腦中“白大褂=醫生”的符號在起作用。這就是一系列的認同感,社會一致性的認同感在不斷地影響和左右著大眾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