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輕時候的你是否懂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這一生

靈感這種東西真的是轉瞬即逝,白天都知道想寫些什么的,到現在卻忘了,額,又突然想起來了。

現在越來越覺得,一個人能否在更年輕的時候懂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這一生的人生走向,這里的懂事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一種豐富,對自己的一種投資,讓自己更優秀,明白自己今后的人生生活方式,以及自身與社會之間存在的一種關系,換句話說,就是明白自己未來人生想要的生活,并為之自覺或自律努力奮斗的狀態,當然在更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不會形成這種意識的,這種意識的出現,可以說是需要一段過程的,也是很難的,在我們更年輕的時候,更多的時候需要他人的幫助,來構成這一意識,當然這也有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意識存在,如果能在別人的幫助下,又恰巧和自己內心深處萌芽的這一意識相吻合,是最好不過的了;我為什么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走向呢?因為我個人認為,當我們到了一定年齡之后,特別是走出象牙塔,邁入社會的時候,我們學習的時間就變少了,特別是選擇性學習的時間,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很無奈,多少都會做些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而且我們很容易被社交圈,環境,社會意識形態,忙碌的工作,伴侶或家庭以及自我認識的不足而階級固化或社會同化,這樣我們也就很難去做出改變,就算你已經有了想改變的想法,心有余而力不足就會顯示出來,這在很多進入社會十年內甚至更長的人身上是展露無遺的,同時現在的我也隱約察覺到了這一點,這一切也與我小時候的經歷有關吧,在我讀書的時候,我一直是留守狀態的,一直是奶奶照顧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天都回家,到了讀初中的時候,是寄讀的,也就周六周日回家,到了讀高中的時候,我在外面租了房子,基本就不多回家了,也是在讀高一的時候,奶奶去世了,在她老人家臨終前沒見到最后一面,這是我人生目前為止唯一遺憾的事;在小學到高中這一時期,我受到的教育或者說影響大多都來自學校,奶奶,和幾個哥哥,在這段時間乃至我目前的人生,我的父母都是沒怎么教育我的,或者說有過,但我確實不大有印象了,其實,在我看來,我的父母是不太會教育自己的子女的,至少目前的我是這么認為的,到了讀大學的時候,在學校的生活,基本達到了自由的巔峰,我想這也是大學十分讓人向往的原因之一吧!其實大學離我家很近;也正是這樣獨立而又自由的生活,或者說沒有太多約束的生活造就了現在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我,雖然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還不太完整,但大概也是形成了的,不過我感覺我獨立動手能力還是很差的,也正是這種幾乎無約束的生活,造就了我極度喜歡自由的生活,當然更年輕時候的我總誤把放縱當作了自由,揮霍了不少驕奢的青春,而現在的我覺得,自律才會讓我更自由,縱觀許多歷史和哲學,崇高的自由是需要不自由為代價的;更年輕時候的我總是希望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而現在的我更傾向于去談影響,而不是改變,簡約的讀過一些名人的傳記,他們大多都不談改變,而是談影響力,而這種影響也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是一個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更年輕時候的我總是想去炫耀下自己很博學的樣子,也總是爭強好勝,潛意識里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我想這也是很多人年輕時候的通性吧!這也大概是從父母那里沒有得到的東西,想去從別人那里得到吧,事實證明效果并不太好,所以現在的我更喜歡聆聽,聆聽別人的所見所聞,聆聽別人的故事,并誠心的去學習那些該學習的,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我學習的對象,只要他(她)身上有我覺得值得學習的地方。

也有許多更年輕時候就懂事的人們,在后來的生活演變中,因為種種原因而被階級固化或社會同化了的,也有很多在更年輕的時候不太懂事的人,在后來生活的演變中,因為種種原因而醒悟了,并有能力做出突破和改變的,過上了自己理想的生活。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我當然還是希望你們能在更年輕的時候就懂事了,因為那樣的你就不會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想作出改變的時候感覺太無力,那是痛苦的,簡而言之,你在更年輕的時候就懂事了,你就更容易過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