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爾斯泰《懺悔錄》讀書筆記5

簡單的問題不好答

如果死亡終將帶走生命的一切,那有什么東西能夠超越死亡,使我的生命具有永恒的意義?托爾斯泰一時還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只是認為自己可能忽略了一些什么,或者有一些誤解。他四處尋找,知道了所有能夠回答生命問題的知識。可是知識對于生命問題除了現有的答案,說不出其他任何答案,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在知識面前感到膽怯,而只能說是自己不學無術。

實驗科學不關注這個問題,但自身能夠清晰地回答所屬領域的問題,這一領域的極端是數學;思辨科學承認這個問題,但卻無法作出回答,極端是形而上學。

年輕的時候,托爾斯泰從實驗科學領域告訴自己:萬物都在變化發展,日趨分化,變得日益復雜和完善,而且存在指導這一變化進程的規律。你是整體的一部分,當你盡可能了解整體、了解發展規律之后,那時你將會認識并了解自己在整體中的位置以及自己本身。有一段時間托爾斯泰滿足于此,在那個時期他變得日益強壯和成熟。并且認為自己會找到生命問題的答案。但是一直到他停止生長時期的到來,他日趨消瘦,肌肉松弛,他意識到這規律不能給自己解釋什么。

于是,他轉投思辨科學領域。他認為:“人類以指導他們的精神原則和理想為基礎生存和發展著。這些理想通過宗教、科學、藝術以及國家政體表現出來。這些理想變得越來越高端,人類也朝著更幸福的生活邁進。我也是人,我的使命在于此,加強對理想的認識,促進人類理想的實現。”在他混沌的時候還會滿足于此。但是很快生命問題又恢復在腦海中。思辨科學的極致形而上學,或思辨哲學明確指出幾個問題:我是什么?整個世界是什么?因何有我?因何有世界?這類問題從哲學誕生回答都是相同的,它是不知道的,它自己也在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