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大家聊了下書籍分類的重要性,沒看可以自行腦補或是再溫習一遍http://www.lxweimin.com/p/fd2ba39b9a11
當我們將手中的書籍分類好后,接下來就準備正式靜心進入閱讀狀態了。
在第一步的鋪墊下,這篇文章我將就“論說性”及“非論說性”兩大類書籍(最常用的分類標準)的閱讀方式展開介紹。
一、如何閱讀論說性作品
因為論說性作品邏輯性強,論說嚴謹,比較適合用層次閱讀法來讀。(注意:此法頗為高深,乃讀書方法上乘精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靈活運用“層次閱讀法”,先來認識認識層次閱讀是何面目。
閱讀功力有深淺,閱讀水平有高低,閱讀層次亦有不同等級。
按照閱讀的進度,方法和深度等標準,我們可以將閱讀過程劃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核心篇)
1.四個閱讀層次是什么
(1)基礎閱讀
- 又名:初級閱讀/ 基本閱讀/ 初步閱讀
- 要求不高,會認字就行,明白每個字的意思,體會這些字說的內容
(2)檢視閱讀
- 又名:略讀/預讀
- 強調時間
進行檢視閱讀時,我們需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閱讀(有點像做英語閱讀)
也就是要求我們在一定時間之內,抓住一本書的重點。
(3)分析閱讀
- 可謂全盤閱讀、完整閱讀、最優質的閱讀
- 在無限的時間里,堪稱是最好的、也最完整的閱讀
培根說:有些書可以淺嘗即止,有些書是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書是要咀嚼與消化的。
我想,既然論說性的作品是以傳遞知識為目標,還是很有必要深入探(si)索(ke)滴。
(4)主題閱讀
- 又名:“比較閱讀”
- 最系統最復雜的閱讀,要求多
進行主題閱讀時,我們會同時讀很多本書,并列舉這些書之間的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書都談到的主題。
要達到這個層次的境界,對讀者的思維發散的能力要求比較高。
換句話說,我們得學會實現知識的鏈接整合,讓他們做愛升值。
以上就是關于四個閱讀層次的簡單自我介紹,然而,要想成為一名優秀讀者,我們對四個閱讀層次絕不能只停留在認知水平。
下面就來瞧瞧如何在閱讀過程中征服這四貨,看看“在不同的閱讀階段應該做些什么”。
2.在四個閱讀層次中如何做
(1)基礎閱讀
因為基礎閱讀對讀者的要求不高,會認字兒就ok的那種,所以不用費多少精力。
一般來說,做好四個方面的準備即可。
- 身體方面
保持良好的視力與聽力
- 智力方面
有最起碼的認知能力
- 語言方面
口齒清晰,能說出一些正確句子
- 個人準備
樂于與伙伴一起學習的能力,能夠保持注意力
(2)檢視閱讀(用不同速度進行“有腦閱讀”)
檢視閱讀包括兩個階段,在不同的階段采取的行動不同,第一個階段主要是從細節上給出幾點建議,而第二階段則是從整體閱讀上提的一點小意見。
A 第一階段:有系統的略讀或粗讀
如何做到呢有系統的略讀?(六步驟)
- 看書名頁,有序先看序
看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書誕生的背景
- 研究目錄頁
看章節劃分,幫助自己理清框架
- 看索引,找關鍵點
這就要求我們有一定刪選信息的能力了~
- 讀出版者介紹
從出版者的宣傳文案中可以讓我們對這本書了解的多一點,看自己是否有想要讀下去的欲望?
試讀相關章節
把書打開,隨意翻翻,留心末尾兩三頁(作者可能會在此重申論點)
略讀,不用一板一眼地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后一字
在前四步完成之后,就可以判斷自己是否該有繼續讀下去的意圖,畢竟,時間寶貴,該舍即舍。
B 第二階段:粗淺的閱讀
一言以蔽之,當遇到難啃的書時,從頭到尾先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不要為一些沒法立即了解的東西而停頓。
第一遍讀盡量不要糾結難處,只需了解大致內容,切勿因小失大,因為一些無關緊要的硬石頭而放棄整座大山,第二遍重讀時,再慢慢深入。
(3)分析閱讀(死磕有效最細致)
分析閱讀因為工程量比較大,閱讀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作者給出了一些閱讀小規則。
A 第一階段: 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么
這一章介紹了分析閱讀第一階段里的后三大規則,結合前一章的內容,可以得出分析閱讀的四大規則。
第一,依照書本種類與主題將書籍分類。(做分類)
第二,用簡短句子概括全書主要內容及重點章節(寫摘要)
第三,按照順序或其他邏輯關系,列出全書大綱,再層層細化大綱(列綱要)
第四,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想解決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整合出順序(答問題)
規則3實際上是規則2的一個鋪墊,大綱列清楚了,才能寫摘要(包括重點章節內容)。
規則4,能讓我們實現與規則2和規則3前后呼應的效果。
四個規則的相互作用,互相滲透,并不是彼此孤立的關系,且都是利于增強我們對一本書的架構認識。
當然,在實際訓練過程中,也不用太拘泥于這些條條框框,一步一步呆板踐行規則,因為有些原則是相通的,不必費時一遍遍運用所有原則,只要達到透視一本書結構的目的即可。
B 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
承接上面第一階段的四個規則。
第五,“與作者找出共通的詞義”,達成共識(先找出再理解)
找出共通詞義和作者達到溝通共識,可以從單字和詞義的關系切入,先找出字,再確認單字最精確的意義。
再細分一下,作者也給出了如何找出關鍵字及理解其字義的具體方法。
如何找關鍵字?4 Tips
①:找最讓人頭痛和困擾的字
②:找作者已開誠布公強調過的字(例如加了括號或斜體標記)
③:找作者與人有所爭論的用語
④:區分作者用語和專業術語
如何理解字義?3 Tips
①:根據上下文推敲
②:根據同義字揣摩
③:看片語(用來形容某件事的整體,像主語或謂語)因為較之于單字,片語作為一個完整獨立的單位,更好理解
第六,找出關鍵句,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應該如何如何找出關鍵句?
①從讀者角度看,找其費力理解的句子
②從作者角度看,找帶有其判斷或定義語氣的句子
③從書里細看,關鍵句一般在書的顯眼位置(像劃線、加粗或前言),也可著眼于作者提出問題之后自我解答的句子,還可以借助關鍵字的位置定位關鍵句。
第七,通過段落或段落中的關鍵句,找出作者的論述,并用自己的話組織這些論述
進行論述時,可按照因果或邏輯關系展開。
那么又該如何進行論述?(論述的具體方法)
首先要明了論述的基本要求——必定包括一些聲明,在聲明里應當有我們接受作者論述的理由
其次,要了解兩大論述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前者是由多個特殊事實證明某種共通概念,而后者則是由一連串通則證明更進一步的共通概念。
簡單理解下來,歸納法是從單個特殊性例子發散,而演繹法是從普遍性出發。
論述的形式有三種:作者假設的,有根據能證實的,以不需要證明的自明之理。
第八,確定作者解決問題的程度
哪些問題已被解決,哪些問題還未被解決。
在前面所說的作為一個主動的讀者,應當善于提問,其中的第二個基本問題就是關于書的詳細內容及敘述方式,在進行分析閱讀后,基本上可以回答這一問題了。
C 第三階段:評論這本書
分析閱讀第三階段要求讀者對全書做出反饋,總共有七個規則。
其中前三個規則,也可看做是批評式閱讀的條件。
第九,評論書之前,一定要完全了解書里的內容(分析閱讀前兩個階段的基礎必須打好)
第十,不為了反對而反對,一味地爭強好辯(傷人不利己,毫無意義);
第十一,在區別完書中知識與作者個人意見的前提下,化解爭議,試著把不同觀點看做是可能解決的問題
后四個規則是評斷一本書的四個具體標準。
當讀者不同意作者的意見時,要給出自己的后話(具體態度和理由),具體可從三個方向展開攻勢。
一是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規則十二)
二是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規則十三)
三是證明作者不合邏輯;(規則十四)
或者從全書整體構架上看,證明作者的分析論述的不完整性。(規則十五)
至此,分析閱讀三階段的15條原則已經嘮叨完畢,你們記住了多少咩~
沒記住,不要緊,給你一張圖厘清所有條條框框。
規則有點多,要想在真正的閱讀過程中一步一步照搬每一項原則,卻是一點兒都不容易,個人覺得有些規則其實是可以在無形中融入到自己的閱讀習慣中的,不要著急,慢慢來就好。
(4)主題閱讀(讀書的最高境界)
對一個特定的問題來說,所牽涉的不只是一本書,所以有必要就同一個主題,閱讀兩種以上的書。
當然,也不是說前面幾個層次所費的精力在此毫無意義。
在前面已經提到過四個閱讀層次的關系,他們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深入環節。
檢視閱讀與分析閱讀可以當作是進入主題閱讀的前置作業或準備工作。
主題閱讀的類型
單獨使用的主題閱讀
與工具書一起并用
為什么要使用工具書呢?
主題閱讀中有一個矛盾問題:除非你知道要讀些什么書,不然沒法使用主題閱讀。但是除非你能做主題閱讀,否則也不知道該讀些什么書
你不知道從何開始,就沒法做主題閱讀
這個時候,可以參照一些比較權威經典的主題工具書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進行主題閱讀呢?
和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一樣,在給出規則前不要盲目,先了解一下主題閱讀的階段。
A 準備階段
首先,針對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實驗性的書目。(規則一)
參考圖書館書目、專家建議與書中的書目索引
其次,瀏覽所有書目,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規則二)
B 閱讀階段
第三,用檢視閱讀法,找到相關章節(規則三)
在主題閱讀中,主題是重點,而不是我們閱讀的書,記住我們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這本書本身的目的而閱讀
第四,帶引作者與我們達成共識(規則四)
建立一組詞匯,幫助我們了解所有作者,并試著將一種共通的詞匯加諸在許多作者身上。
第五,建立一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連串的問題。(厘清問題)
無論作者是否明白談過這些問題,所有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數的作者都要能解讀為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他們的回答。
第六,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議題
然后將作者針對各個問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各個議題之旁
第七,分析討論
分析這些討論,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突現主題。
注意:
比較有共通性的議題要放在比較沒有共通性議題之前
解讀某個作家對一個議題的觀點時,可通過引用他文章中的一段話來并列,盡量保持客觀。
二、如何閱讀非論說性書籍
非論說性書籍是什么?
它包括哪些子類別的書?
相信如果你看過我前面第一篇讀書筆記的話,這兩個問題一定是easy for you~
如果錯過了話,不妨戳進去溫習溫習~
一般來說,非論說性書籍也被我們成為想象文學類作品,它大概包括以下幾種:小說、喜劇、詩歌(當然,并沒有窮盡,不過大部分的方法是換湯不換藥的)
在給出具體的閱讀規則前,我想先從宏觀上談談如何閱讀想象文學。
說了太多的肯定陳述句,相信大家也膩了,那就讓我們換種形式來談。
從反證法上看,閱讀想象文學,有幾個不要。
這三個坑,我不跳
1. 不要抗拒想象文學帶給你的影響力
想象文學的世界很廣闊,能讓我們滿足平時未接觸過的部分自我。
就像在小說里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物,感知到不一樣的心境
2.不要去找共識、主旨或論述
「論說性的作品不會提供我們新奇的經驗,它所指導的經驗是我們已經有的或可以獲得的(教導我們基本原理)而想象文學則創造了我們可以從中學習的經驗教導我們衍生的意義」
想象文學是沒有邏輯的
3.不要用適用于傳遞知識的、與真理一致的標準來批評小說
小說不要求我們給出觀點正確還是錯誤的評價,作為讀者只需表達自己喜歡與否的情緒和理由即可。
如果說你做到前面三個不要的要求,基本上可以保證你在閱讀想象文學類作品時不會偏離太遠的方向,但這并不能保證你能做到高效閱讀想象文學,要想繼續朝著正確的方向走,請看下面幾條規則。
閱讀想象文學的一般規則
1.擬大綱規則
(1)將想象文學分類
(2)簡要說明劇情,抓住整本書的大意
(3)熟悉想象文學里的情節(尤其是高潮的來龍去脈),將各個部分架構起來
2.詮釋規則
(1)理清小說要素(插曲、事件、角色),找到與作者相通的共識
(2)置身其境,感知場景
場景和背景對表現小說其他要素有重要作用
(3)分析情節迭進,將作品整體串聯
3.批評規則
在由衷感激作者試著為你創造經驗之前,不要批評一本想象作品,換句話說,我們需要接納作者的主題、想法與前提。
但可以批評他所創造出來的結果。
對于小說,我們的態度,不是贊成或反對,而是喜歡或不喜歡。
在確定自己的態度傾向后(喜歡與不喜歡),要能給出相對應的細節理由,適當從書中引例佐證,讓自己的批評更有力度,這也是鑒別讀者是否有認真讀書的有效手段。
想象文學的領域探討閱讀方法,細說了如何閱讀故事、戲劇和詩的幾點建議。
(一)如何讀故事書
1.快讀,且全神投入,把握完整情節
2.置身其境,理解故事里的世界
3.理清角色與事件之間的關系,不被書的厚度和冗長繁多的人名驚嚇
(二)如何閱讀戲劇
1.主動閱讀前言指導,為理解作品奠基
2.一氣呵成,把握整體感覺
3.有精力和條件的話可以嘗試演出戲劇內容
4.帶感情的把劇本讀出來
(三)如何閱讀抒情詩
1.不管懂不懂,一口氣讀完,再慢慢體會詩的內容
2.大聲讀出來
3.了解更多的作者及作品背景資料
作者雖然在這一章里給想象文學作品分的更細了些,但有條規則卻是共通的——無論讀哪種想象文學,都要保持一氣呵成間不斷的狀態。
PS: 第二篇筆記完結,再更新去~
倘若客官不嫌棄,不妨來顆? 鼓勵鼓勵,讓霞妹兒在分享的同時,虛榮心還能得到一點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