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猴年春節(jié),第一次離開熟悉的上海,到南通海安,與親愛的一起陪家人過年。十天的光陰里,感受了久違的年味兒。
長途車轉(zhuǎn)出租,從城里到村口,便是另一片天地。沒有高樓,都是村里自建的小樓,剛下過雪,屋檐上的雪還沒化,各門各戶的門口卻已停上了車,似乎已經(jīng)熱鬧了起來,大抵是該回家的都回來了吧!
村里各門各戶好像都養(yǎng)狗,走過門口都會驚起吠聲。其實不必驚慌,守門之責而已。狗是農(nóng)人的好伙伴,看家護院畫地盤,尤其盡忠職守。他們不是寵物,而是伙伴,特別會認人。
對村里人而言,過年是一次大聯(lián)結(jié)的過程:與天上的神明、家中的祖先、各種親戚朋友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一起聯(lián)結(jié)交流。過年有很多儀式、各種講究。要講吉祥話,要行禮如儀,大概年味就是從這樣的聯(lián)結(jié)和儀式里淌出來的。
先拜灶王爺,都說他是神仙給家里的“特派員”。民以食為天,吃得好自然啥都好。待灶王爺當然得恭敬,來年才能打更有口福。
貼對聯(lián)、貼福字,所有的門上都得有。紅紅火火真喜氣,辭舊迎新好模樣。
拜祖宗,一桌好菜不能少。桌挪位,酒少許。燒上錫箔紙錢,行跪拜之禮,便是尊敬祖宗。酒要斟三回才滿,滿桌飯菜得回爐才能再吃,當是祖宗來過。對前世來世誰也無從說起,心存敬畏、不存雜念,如此便可感知綿綿誠意,冥冥之中或有所知。
土地爺?shù)冒荩簿驮谔镏幸蛔黄鹧坌R。能容兩人站立的空間,放著香爐燭臺。墻上畫像已然斑駁。墻上寫著捐建土地廟的人名和金額,都是村中熟悉的伙伴。籃子里裝上魚、肉和蛋,認真擺好,點燭上香,放三響炮仗,行三叩九拜之禮,如此,便是儀式。土地是村里的基本,種出的稻米蔬菜滋養(yǎng)著生活,務必敬重,當置于心間。小小的土地廟前會排起小隊,一家接著一家,依次來拜,香火之盛似乎也就年節(jié)時候。等的時候就聊聊天,說說去年今年的變化,笑呵呵拱拱手,便是拜個早年,祝福已經(jīng)開始在人間傳遞。
除夕夜看春晚似乎也算儀式的一部分,聯(lián)結(jié)了一家人,但只在形式上。因為沒啥可做,年輕人都拿著手機咻咻的搶紅包,順便忙著各種吐槽,反正這臺晚會讓更多人體驗了看電視節(jié)目也可以收錢的模式。有這種觀念的人恐怕會越來越多。
村里空曠,到夜晚找不著光亮。于是便可仰望星空——這在上海已不能想象,不夜城的地面亮了太多年,已經(jīng)多少年看不到來自遠方的光芒。
據(jù)說今年上海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朋友說晚上都安靜極了。而村里,則是鞭炮聲聲無比熱鬧,一時間空氣中都夾雜了火藥味兒。燃放鞭炮被說成陋習,因為有危險、易傷害、噪音擾民……但這是多少年來人們和老天爺聯(lián)結(jié)的方式,說能嚇退“年獸”保平安也好,說是迎接財神獲關(guān)注也罷,一種儀式,大家都在做,就有了味道。然后熱熱鬧鬧,大伙兒便都樂在其中了。
初一穿新衣,算是規(guī)矩,辭舊迎新要落到每個動作里。出門拜年賀歲,從村頭到村尾,都要走過。鄉(xiāng)土中國,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縱然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總也問候幾聲。城里的孩子、打工的伙計們都回來了,得帶著一起去拜個年,一家人一起才叫團圓。鄉(xiāng)親們都把大門打開,門上的大紅福字特別耀眼。問候一下,道一聲新年好,抓一把瓜子糖果,分享每一家的福氣。各家養(yǎng)的狗兒在這時候大抵都很識相,來的都是客,不可造次。
一路拜完,也有客人上門。帶著禮品和問候,聊聊家長里短。那些關(guān)乎個人隱私的問題好像還沒遇上,也因為聽不懂太多當?shù)胤窖裕梢源騻€哈哈。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多少想聽聽外面的模樣,卻也總用自己的理解去揣度和安排,但誰又不是這樣的呢?
吃飯是最常見的社交方式,大魚大肉的豐盛、田間蔬菜的新鮮,自家大米的悠香……甚是美味。本地習俗,新年要吃芹菜,寓意“勤奮”、要吃豬血,寓意“紅火”。芋頭會讓新年遇好人,豌豆苗能帶來健康,豆腐更是清爽干凈的意思。還有甜甜蜜蜜的蜜棗湯、團團圓圓的湯圓和新年節(jié)節(jié)高的年糕……好吃還要討口彩,既是習俗,也是能口口相傳的文化。
當然,全家人一起上飯店也是不錯的選擇。幾個大廳的大包間,大家活兒一桌桌坐開,該敬酒的敬酒,該問候的問候。認識一下新人,恭維一下老人,鄉(xiāng)音帶著親切,酒杯裝著誠懇。該舉杯得舉杯,當干杯得干杯,入鄉(xiāng)隨俗,更要坦誠實在。吃飽喝足,去看看這家新房的模樣,到那家的聊聊生活的變化。吃個蘋果,期望平平安安;剝剝花生,祝個長壽健康。
打牌、麻將無疑是最好的社交工具。幾個老友相聚,茶館、餐館、麻將館,抑或自家門口,只要可以都能玩起來。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一起做些事兒,看看彼此的反應,抽空聊個幾句。有些事一起做,這樣的氛圍里就有了感情生長的空間;看電影也是,今年看了星爺?shù)摹睹廊唆~》,很好笑,但也挺動人,真好。
在這樣的氛圍里,試著熟悉鄉(xiāng)里的土話,認識一下地里的蔬菜作物,學學灶頭怎么燒火,聽長輩講講道理和故事,看牌桌上的笑臉,放幾個鞭炮,當然還得和家里的狗培養(yǎng)好感情……這都是尤其踏實的生活,貼著地面,能感受到土地的氣息。
大概,這就是年味兒,把各種關(guān)系糅合在了一個場景里:與親朋好友、與兄弟姐妹、與鄰居伙伴、與神明祖宗……各種儀式、各種方式,在一起,便有了一份當下的精彩,近在眼前,需要尤其認真的去感受。
生活在別處,大概因為這么多妙趣恒生的所在特別新鮮,這才更能體現(xiàn)中尤其珍貴吧!年味兒,植根在這充滿傳統(tǒng)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