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年前很早我就期待過春節。
春節前一個月,開始在網上搶回家的票。
春節前半個月,我看網上英國BBC關于春節的紀錄片,看到歸家團圓的時刻竟然落淚了。
春節踏上回家的路,覺得全身都變得輕飄飄的,開心極了,仿佛是走上了康莊大道,所有的一切都必須為我讓路。
01
可是回家后,我做了些什么呢。
臘月二十八到家,臘月二十九去縣城給家里人購置新衣服,大年三十包餃子,
大年初一,早上起大早拜年,下午很困,一覺睡到吃晚飯。
大年初二,去了趟奶奶家,下午就打起了麻將。
大年初三,招待親戚朋友吃飯,聊聊天就到了下午。
這一天天的,除了吃飯睡覺,好像并無其他事情,怎么著都覺得無聊,感慨著想如今這年味兒可真是越來越淡了。
可是年味兒到底是一種什么味兒呢。
02
老爸說,在他們小的時候,年味兒就是吃上平日里吃不上的好吃的。
他們小時候,平日里都沒有吃飽過,日常三餐不過是幾塊紅薯加上稀飯,只有過年的時候可以吃上白饅頭,可以吃上餃子,所以老早就可以盼。
可不是嘛,我小時候也不過是盼著過年能有些平日里吃不到的好吃的。比如過年的燴菜里面汆的肉丸子。
還有走親戚的小點心,用發黃的油煙紙包著,看見哪一個點心邊角里露出個頭來,便偷出一兩根來,那味道美極了。
而大年初一早上,去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發些糖放在手里,在口袋里裝得滿滿的,回家來一顆顆地數著,得了多少顆糖果,仿佛跟寶貝一樣。
至如今,每天桌子上放著各種吃食,別說雞鴨魚肉,連牛肉兔肉驢肉都有,還有桌子上放著各種點心、糖果。擁有了這一切以后,就失卻了期待的心情。
我想,原來年味兒是一種窮味兒。
03
老媽說,年味就是做完該做的一切。
臘月二十三祭灶的時候,要貼上灶王爺的神像,晚上要吃面條放鞭炮。
臘月二十四要打掃房間,讓院子里里外外都煥然一新。
臘月二十五要開始置辦年貨,包括各種食材、鞭炮、糖果,換上給小孩子壓歲錢的零錢。
臘月二十六要汆丸子,蒸皮渣,做酥肉。
臘月二十七要蒸大鍋的饅頭,那饅頭要能吃上一個冬天。
臘月二十八要貼春聯,,院子門樓下要掛上紅燈籠,預示一年都紅紅火火。
臘月二十九要買新衣服,在大年初一早上穿上,每個人從里到外都是嶄新的。
大年三十要包餃子,自己做餃子餡,和面,搟皮,餃子要包上許多,足夠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吃。三十晚上要早早煮餃子,放鞭炮。
大年初一早上要趁天不亮就起床,吃餃子,放鞭炮,去長輩家里拜年問候。
大年初二要回娘家,給娘家的親戚們拜年。
大年初三和初四要走去長輩家走親戚,溝通感情。
我想,原來年味兒是一種儀式感。
03
老姐說,過年就是可以一年忙到頭歇歇腳。
你平日里沒有功夫睡覺,沒有時間靜思,到過年的時候補補覺,吃吃肉。
好像也是,平日里一直忙,沒有給自己歇息的理由,而過年則可以理直氣壯地吃了睡,睡了吃,跟家人嘮嘮嗑,打打麻將玩玩牌。
我想,原來年味兒是一種偷懶的感覺。
04
老弟說,平時大家工作學習,各在一方,
只有到過年團聚在一起,這是難得的溝通感情交流心得的機會。
也有道理,如果沒有家的地方,怎么叫過年呢。那只能叫等天黑。
我想,原來年味就是家人團圓。
05
你看對于不同的人,年味兒它真心不一樣。
可是這年卻過得年年都一樣。這餃子不比往年的香,這饅頭也不比往年的喧騰,這鄉里鄉親也不必往年更熱情。你們一如往常地把這些事情一件件做完,變得不過是從領紅包到發紅包。
我想也許是因為對年期待過高的緣故,年仿佛是一個罐子,它什么都裝得下。
然而它并不是,它只是一個普通的節日,而節日它本身并沒有意義,所有的意義都是我們賦予它的。
所以年是一個空盒子,你裝進去什么,你就能嗅到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