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參加培訓,主辦方把地點定在了杭州富陽,于是成行了對杭州的首次造訪。
說起首次,大約是覺得時光悠長,聲名遠播之地總歸會出于各種機緣而去及,也大概是因現代交通的愈發便捷,使得旅行一事變得信手拈來,不用像上個年代那般大動干戈,反倒滋生了許多惰性,少有規劃赴遠的積極。不只是赴遠,居京近十年,已數不清天安門下走過的次數,可至今未曾進過午門。以至于偶爾提起某些旅游熱門的空白,連父親母親都要表示一番驚訝。若非陳先生喜愛四處觀覽,也樂于承擔向導一職,我怕是要在懶癌里宅到發霉了。
富陽距離蕭山機場有七十公里的路程,雖然一天只有三趟直達的巴士,但就是有剛好能夠對接的航班,換乘時間充裕又不至于久等。落地時淅瀝下著小雨,巴士的窗玻璃上蒙了一層哈氣,本以為要錯過沿途風物,打算略帶遺憾地乖乖睡去,卻見旁邊靠窗的小哥麻利地扯起窗簾將玻璃擦得透亮,我也樂得蹭個景看。不論哪個季節,江南的綠與水總是生機盎然,活潑可人的。春夏交際,新芽的青翠與舊葉的蔥郁豐富了色彩的層次,隨處可見的水塘里也舒展出片片直徑尚小的荷葉。途經的某個村落,水流從中蜿蜒穿行,兩側青瓦白墻依河而立,多雨的氣候在墻壁上侵染出灰色的條條斑駁,河岸以大塊石頭整砌,有座石橋橫跨在可目及的河道即將拐彎之處。雖在車上只得一瞥,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已足。還有一個鎮子,生活條件應是比較富足,成排的獨棟小院里的花樹皆可自成一景,可惜閃耀的瓷磚外墻有些出跳。江南的水鄉,在北方旅客的眼中處處是美色,但對于本地人,終究是柴米油鹽的取索之地。挖掘機下裸露坑洼的地表,混著天上的雨水和旁邊的池水漚成了泥潭,成堆的瓦礫與垃圾也時而出現。有片覆滿了藍藻的水塘,塘中小島上的房屋似已廢棄,濕氣彌漫下的水面映出一整片的馬卡龍綠。
機場大巴到達的富陽汽車南站被當地人稱為郊區,說是郊區,其實距離市政府也僅大概六七站地的距離。看不到出租車的身影,便隨人群去了公交總站。旁邊的黑車師傅一路跟著喊價,可惜他找錯了沒有膽量的目標。一向準確的百度地圖這次有些不靠譜,推薦的5路上并沒有它指明的下車站,跟公交師傅咨詢后換了6路。收費模式是久違的一元包全程,所以投在5路車上的路費并不需要心疼。行至一半,忽而好奇滴滴是否覆蓋這略微偏遠的地方,發現不僅有車可叫,還設置了接單即開始計費的選項,后面附了一句大致意思是“60%的報銷用戶選擇此選項”。滴滴倒是了解國情,在車輛空駛計費與服務保障之間尋求平衡,只是這比例值也未免是太過明顯的胡謅。雖然把“飛機+出租”就能達成的成就玩成了“飛機+大巴+公交+出租”的 hard 模式,但畢竟走一下支線劇情也是有趣的。
培訓的地方在富春江邊的半山腰,從濱江大道一個不起眼的叉路口拐出稍作盤山即可到達。入住后恰好雨停,尋思既然是要住上一周,趁著尚未到晚飯時間,索性先在周邊遛逛熟悉。雨后的霧氣縈繞,饋贈出一幅空濛之境。山后是群山,點綴著小方梯田、三兩農舍和炊煙裊裊,遠處山尖疊嶂著在青白色的水霧中逐漸隱去,不見飛鳥卻聽清脆婉轉之聲連連,興許是身處某個遠離鬧市的避世之所。不過轉到一定角度,在山間的縫隙中還看得到城區暈黃的燈光初上。山前是富春江,這半山的海拔恰是最適宜觀江景的,盡收眼底且能留有親近。只是對岸約摸是工業園區,密度算不上林立的煙囪在低矮連片的廠房中充當著號角與旗幟,出囪的白煙很快便與傍晚的天色融為一體,還比不得尚未有人入住的高棟江景樓盤來的突兀。江面倒是悠閑許多,偶有一兩艘作業船緩緩晃過。山腳臨江的小路因施工圍圈,雖留有入口,但可看出泥濘不堪,甚是可惜。步行下山不過十來分鐘的路程,再向上走也很快到了盡頭,并未找到適合跑步的平闊之處。山上除了明碼標價大門緊閉的球館,市里小區常見的鍛煉器械,以及幾間餐廳供以吃食,便再無其他娛樂休閑之所,卻也稱了療養院的名稱,住在這里須得學會靜心自樂。閑逛回來,看到樓后草坪上幾列椅子整齊排放,還有用樹枝搭起的拱門,三個姑娘正在有說有笑的扎著白紗與繡球,這是要承辦喜事了。每把椅子上都斜放著透明雨傘,是在這隨時可能來一番陣雨的季節用以保護潔白的繡紗與明日的賓客吧。只是斜后方的房屋上掛著不知所云的“排毒已經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大紅條幅有些煞了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