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自薦,日報也接受專題主編的推薦,快去找你的專題主編推薦自己的文章吧~點擊文章標題可以閱讀全文,點擊作者名字可以進入作者首頁~
時事熱聞·宜家不只需要召回,更需要一條內褲?
作者:李瘦城
我的問題來了:既然不安全,為什么還要賣?要賣,就全球一起賣,為什么美國加拿大不賣了,偏要在中國賣?我知道這不是種族歧視,但我們很清楚這是市場歧視——后來宜家的說辭(在中國銷售的抽屜柜符合中國國家標準)也證明了這一點。當然,被質檢總局約談后,宜家也老實了許多。不過在我看來,我們沒必要為任何一方拍手稱快:因為這是雙方的職責與義務所在。如果說哪一天,劣質商品滿天飛,卻沒有人站出來管管,那才是真正的可怕。
雜文·冷靜思辨地走進簡書?
作者:空山人語
在娛樂圈混口飯得靠臉蛋,沒臉蛋還可以靠演技,沒演技還可以靠啥規則,沒規則還可以靠運氣,但在這里你除了靠文章就是靠文章還是靠文章。如果你的文章上了熱門而且受大眾喜歡,那恭喜你;如果你的文章上了首頁卻不大受廣大讀者待見,放心,還有很多專題會收錄,總有讀者會欣賞;如果你的文章既上不了首頁又少有專題收錄,那你還可以選擇先靜下心來去多讀文章,輸入也是輸出必不可少的步驟;如果你不想寫只愛讀,但又不太喜歡熱門推薦,那也還有很多專題供你選擇,去自己感興趣的專題里一樣可以發掘出那些不受大眾追捧、專注于嚴肅文學的好文。
@IT·直播的水,不淺也不深?
想要成名,渴望被關注,讓很多人成為了主播。直播能讓人跳出現實中局促而無法選擇的社交圈,依靠自身魅力獲得跨越時空的海量關注,同時獲得收入。從觀眾角度,直播平臺提供了成百上千的主播供你觀看和交流,可能比現實中一個月遇到的人還多。網絡也大大降低了社交成本,你只需要一臺聯網的智能設備,而不用花半天把自己打扮體面噴上香水在心中反復練習了各種段子后再去開口只為打個招呼。
影視天堂·「迷色之徒」葉錦添——打開視覺大師的光影衣櫥(由主編魔鬼的贊歌推薦)
作者:巴塞電影
人物·高更:你沒嘗過貧窮的苦,所以你不了解苦難中堅持夢想的甜?
作者:陳曦_
事實上,與書中靠著一腔熱血,用最激進的方式追求極致藝術境界的主人公不同,同樣心懷詩和遠方的高更,生活卻并非如小說般精彩。他從現實中走來,后半生在貧窮和疾病中掙扎,只有到晚年才下定決心選擇摯愛的生活——在遙遠的南太平洋熱帶島嶼畫畫度過余生。
比之小說中將藝術和生活放在對立面的絕對,現實中的高更更加有血有肉。也正是這樣經歷生活百態,度過貧窮的煎熬和病痛的折磨仍有磨不滅的激情的人生,才能讓高更的藝術更純粹,更有著欲語還休的靈性和鮮活。
奇思妙想·孤城?
作者:犬君
“帶我離開這座城市。”臥室的床上,妻子縮在我懷里小聲說道。
“怎么了?”我有些困,但還是強打起精神,伸手摟住她問道。
我發現她在瑟瑟發抖。
“不對勁,好多東西不對勁,周圍的一切不對勁。”妻子將腦袋埋進我懷里,然后緊緊抓著我的睡衣說道,“整座城市都不對勁。”
作者:大陌生人
從柏拉圖時期到黑格爾時期,西方的理性主義思想傳統貫穿了經濟社會文化政治各個領域,為它們的發展奠定了基石。隨著世界的謎底不斷被揭開,即使是最庸常的人都逐漸意識到自己看到的僅僅是洞壁上的陰影。近代啟蒙運動時期,理性精神的大爆發引領著西方社會走入了全新的思想時代。人們像一群出逃者,蜂擁逃出昏暗的洞穴,渴望著繽紛的真實世界。如果單單把目光投向這個時期,柏拉圖的理想似乎是實現了:民智已經開啟,大眾的目光不再停留于事物表面,而是主動探索表象下的理念世界。世界的一切都在按照啟蒙思想家勾畫好的藍圖運作,儼然一場理性的狂歡盛宴。
連載·連載《從復興公園到113到K歌之王》第一部 初到英國1?
作者:尤子緣
那一刻,決定了之后的人生暫時與熟悉的上海別離,去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曾經一直覺得沒有在上海念大學是很遺憾的,松江大學城的生活,多么的美好與青澀,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美女學生,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可以天天一起打游戲,至少在想象中是這樣。不過也許真正在上海念了大學也就感受不到這些幸運了吧,就像在國外留學的生活可能反而是被更羨慕的,而我卻在無數個夜晚獨自神傷。
在簡書公眾號(jianshuio)后臺回復“簡書小明”,獲得簡書小明微信號,進入豐富多彩的簡書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