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太能知道憂郁癥和抑郁癥種種心理疾病的區別。在此,就尤憂郁癥代替吧。
第一次實實在在接觸到這個名詞是在大一,已經忘記了是哪門課,老師竟會以此為課題。沒有忘記的是,這節課,改變了我以往對于自殺的看法。
自認童年活得并不容易,成長太難,然還是堅強努力的讓自己一點點變好。每當十分難過的時候,會以《牛虻》中的亞瑟鼓勵自己。這個世界上比你艱難得活著的不知有多少,他們尚且沒有放棄,你又有什么好無病呻吟的呢。
也因此,向來同情不起來,那些自殺的人。
然而那節課里,老師告訴我們。很多自殺的人不是沒有考慮家人責任那些,而是生病了,不能好好的,像正常人那樣思考。
后來看《霸王別姬》,喜歡上張國榮,了解到憂郁癥。稍微明了,憂郁癥是種病,就像其他的病一樣,可能不能治愈。
我沒有看過醫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傾向。但到底也不太正常。
原因有很多因素,已經不好說明了。只是初中時期的不愿意跟人接觸,不愿意看到太陽,不敢出門,不知道如何購物,還有心里的無限恐懼,這些都是我很痛苦的經歷了。
高中學習鋼琴,注意力轉移,人變得開闊了一些。但也時不時的出現厭惡任何人和任何聲音的情況。
為了保護自己,越來越看輕很多東西,比如物質,他人的情感。越來越準確的與人保持距離,不愿牽扯進他人的生活和情感。想著不抱希望也就不會失望。想著沒有任何人的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對我好我感激,對我不好也是常理。
這真的讓我的生活變得容易和輕松很多,但相對的也讓我陷入一個封閉和孤單的世界。
心理問題爆發最嚴重的時候,還是在前不久。這也是我想寫文,想要記錄的原因。梳理自己的思路,保持清醒,努力向前。
爆發的原因其實在我的生活中,非常日常。就是與父親兩個人各抒己見的對話,與家人有不同想法然后爭論真的太多了。
但那天,不知道為什么頭特別疼,特別傷心。以至于身體上都出現了很多問題。開始更頻繁的失眠,食欲不振,全身乏力,胃疼,注意力不集中,早上哭,晚上也哭,每天過得都特別麻木。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來因為同事某句話,突然又想開了。但這段經歷,讓我仿佛可以理解憂郁癥患者了。真的生活好辛苦,孤立無援,任何人都理解不了自己。
一開始知道鐘炫因此病去世是難過的,因為我所了解到的我們弟弟團。但其實也沒有很難過,直到我聽到了《lonely》這首歌。直到看到采訪中,鐘鉉說的:為什么沒有人想要了解真正的我呢。
歌詞,mv,種種種種,我好像全部都能懂,感同深受。
深夜里,聽著歌,泣不成聲。特別心疼他,心疼憂郁癥患者們內心的掙扎。
鐘鉉站在臺上,唱著《lonely》,底下是愛他的粉絲。一起唱著歌,粉絲們滿心歡喜激動,他滿心感激,淺淺的微笑。
然而很抱歉的是,為什么還是感到孤獨,壓抑。現實中我的身邊有很多人,內心世界里,只有我。
好想求救,不管是誰,找到我,抱著我。但說不出口的,還是一個人吧,一個人挺好。
mv中最觸動我的是一個人站在客廳,無聲的嘆息。還有那不喜不憂的表情,看著天空,看著大海。
常常也這樣嘆息,感覺心臟隱隱作痛。
現在的生活,很平靜。最難過的是吃飯的時候,人如果能不吃飯該多好,這樣就不用想吃什么,為它煩心。一會兒要吃中飯了,一會兒又要吃晚飯了。
因為面臨選擇,要去與家人生活感到一絲的害怕。不愿意多想,順其自然。
也常常冒出,活著有什么意思呢,這樣的想法。若有一天,我也不能活了,也希望我在意的人都可以好好的,不要傷心。
人怎么就發展到這種地步了呢。貪生怕死不該是人性中的本能嗎?我居然想到吃人史,那樣喪失的例子,可為什么在平安年代,人怎么就降低了對死的恐懼了呢?
我試圖想清這個問題。可能是人變得越來越冷漠了,不能直率的表達。可能是需求得不到滿足,對情感有更高的要求。也可能身處相對自由的環境,有了更多自由的想法,自由的選擇。等等,不知道了。
就我而言的話,是因為我的身上有很多的枷鎖。來源有很多,導向的是我清楚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比生命寶貴,比如其他人的生命,比如自由,比如所有熱愛的東西。所以我害怕死,但不怕面對死亡的來臨。那么在此基礎上,人的思想,情感,會不會到達一種無路可走的地步呢?
我也不知道。
關于憂郁癥的話題,已經有些脫離了。那么回到憂郁癥,我想說,但愿我能盡力的幫助關心理解身邊如果出現憂郁癥的朋友。也希望,如果我得了憂郁癥,能盡全力地存活下來。
鐘鉉,一路走好。愿每一個留下的人,都能盡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