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參加”百天約讀“活動看完的第一本書,也代表著一個好的開始。為什么第一本書我選擇的是三毛的《萬水千山走遍》啦,這要源于當初看完的《撒哈拉的故事》。
? ? ? 最初怎么接觸到這本書,已經(jīng)記不清了,剛開始看時,其實不太理解三毛為什么要去這么遠,而且各種經(jīng)濟、文化落后的地方,當然我并不是瞧不起這個地方,只是認為一般人選擇定居的地方應該是青山綠水、交通便利的。但是這樣的疑問并沒有阻止我探尋下去,就這樣我被書中的文字、情懷、自由所迷惑了,我喜歡這樣自由的生活,我喜歡這樣隨性的三毛,她是快樂的、幸福的,連帶著讓讀者也分享著這份喜悅。
? ? ? 書中她的先生荷西常常說她是一個”矯情“的女人,她也的確是,喜歡浪漫情調,但是居住的地方卻沒有浪漫的氛圍,但是她依然覺得很快樂,因為她的身心是自由的,她可以完全的對自己的人生做主,這是許多人包括我不一定能做到的,因為我們常常會被生活、家庭、朋友等諸多所牽絆,而三毛卻活出了每一個人心中想要的生活!
? ? ? 所以我買了許多本三毛的書籍,這是她所寫書中的第六本——《萬水千山走遍》。這本書最初看的時候有點云里霧里的,因為離前面幾本書的時間有些長了,唯一能記得的只有三毛今生最愛的人,也就是她的先生荷西去世了。而這本書寫的就是她獨自一人所”流浪“的故事。
? ? ? ?這本書其實主要寫的是三毛去中美洲旅游的所見所聞,其中穿插一些回到中國也就是她的故鄉(xiāng)的所遇,還有她最終想要皈依佛門卻心有塵戀的故事。
? ? ? ?我一直感覺中美洲的國家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那個年代都是比較混亂、閉塞的。不知道我的想法是否正確,這只是我的感覺罷了。所以盡管看完整本書,我卻無法像對沙哈拉沙漠那樣喜愛,總覺得沙哈拉沙漠是純情的、一絲不染的,而這些地方卻沾染了一些塵世的喧囂和俗氣。
? ? ? 書中所描述的大多數(shù)的中美洲國家其實我記憶都不太深,感覺他們的裝扮或是文化大抵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在讀時大腦是有一些混亂的,但是其中有一個地方卻是讓我記憶深刻,那種難受、鄙視、討厭的情緒全因這個地方而起——瑪丘畢丘。秘魯?shù)闹械囊粋€小城市,也被稱為”失落的印加城市“。
? ? ? ?這個地方是被一個美國人發(fā)現(xiàn)的廢墟,但是到當時都考證不出它的居民何以一個也不存在,于是便有了上面的名字。來這里旅游的人很多,大家都想要參觀這個廢墟,但是在回程的路上,卻遇上了大水,淹過了鐵路、大橋等許多道路,人們被這種驚慌籠罩著,以為再也沒有希望時,許多旅游團的車來了,但是卻只接他們團的游客,其他人在他們的眼里并不存在,而當時三毛也差點覆滅在這場災難中,全靠她的勇敢和拼搏才能擠上旅游車,盡管差點被趕下去。而這場災難最終以失蹤六百個老百姓,找到三十五具尸體而告終。
? ? ? 這是一個令人很心痛的事實,在金錢和人命面前,金錢更重要,而人命卻如草芥。我不知在當時獨擋人們上旅游車的人后來聽到這個消息是什么樣,慶幸?內疚?亦或是在他們心里驚不起一點波瀾。但對我來說卻認清了一些人性的自私。
? ? ? 后小部分是記錄的三毛回到中國后的見聞,我感覺這部分比較亂,三毛的思緒一直很跳躍,常常把自己想象成另外的人物,我不知道這只是她的一種表達手法,還是她真的這樣認為,以至于讓我覺得她就像一個得了臆想癥的人。她總是認定自己有許多的前身,在中美洲時,她認為自己的前世是印第安的一個女孩,所以她追溯到那片土地去尋找,而在南京,她又認為自己的前世是《紅樓夢》里的迎春。
? ? ? ?這樣天馬行空的想象,卻不會讓人覺得厭煩和嫌棄,只是有些不確定和疑問罷了!覺得似乎世界各地每一片領土都有著她的身影,有著她的戀想和執(zhí)著,就如敦煌莫高窟,依然能有她所追求的東西——一片心靈的凈土,一份歸屬感。
? ? ? 其實這本書我看后,心情感覺悶悶的,不似《撒哈拉故事》的輕松、有趣、活力四射;更多的是一種想要沖破束縛,卻依然在繭子里四處亂撞的悲涼?;蛟S是三毛的心態(tài)不復從前的輕松、快樂,所以文章也沾染上了她的痛苦和寂寞。她走遍了萬水千山,想要找到一片能夠接納她身心的凈土,但是依然沒有歸屬!
? ? ?其實我很喜歡三毛的文字,細膩、隨性,記錄的基本都是身邊的事,但是卻從不讓你無聊,反而會讓你有種輕松,似乎讀了她的文字,會暫且忘記所有煩惱,只隨著她的故事而起伏!
? ? ?三毛,一個勇敢瀟灑、真性情的女子,她的性情、文字感染了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