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夜的火車旅途中讀完此書,不是很費力,亦不是很通暢。這是讀過村上春樹的第一部作品,是寫關于自我跑步的隨想錄,今天權當一次閱讀,日后需結合實際跑步參賽經歷第二次領會這些看起來有些深奧的東西。
作者簡介: 日本著名作家。1982年秋,開始職業作家生涯之際,也開始長跑。在此后近30年,從夏威夷的考愛島到馬薩諸塞的劍橋,從日本村上市參加鐵人三項賽到踏上希臘馬拉松長跑古道,他,永遠在奔跑。
(作者:下文稱呼“自己”)
作為選擇對象的磨難
以幽默的方式闡述自己寫此書的目的,不高呼所有的人來跑步,來健康吧!只是想說說堅持跑步究竟有何意味?希望運動自己的軀體將這種類似經驗法則又不是“哲學”的東西分享給想跑步亦或不想跑步的人,僅此而已。
第一章 2005年8月5日 夏威夷州考愛島
誰能夠笑話米克·賈格爾呢?
概要:
第一章主要寫了自己跑步的初衷,堅持做一件事二三十年——跑步,然后寫出典故:著名的年輕搖滾樂手米克·賈格爾曾經自嘲自己六十歲絕不會唱四五十歲《滿足》這首歌,可是日后依舊在唱。譏諷的對比來襯托自己未來依然在跑步,看起來有些愚蠢。
筆記:
1.跑長距離,原本與我性格相符合,只要跑步,我便感到快樂。
2.跑過一趟全程馬拉松便會明白,在比賽中勝過或負于某個特定的人,對于跑者來說并不特別重要。
3.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表達準確一點,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
4.跑步時,你思考什么?我跑步,只是跑著。原則上是在空白中跑步。
讀者感悟:
村上春樹最初選擇跑步的理由是因為想有一種健康的體魄對抗長期寫小說伏案而坐積累的毒素,能有一種運動,簡單能持久,無須任何裝備,并且過程是痛苦的,結果卻是快樂的,或許我的眼里只看到了跑步。
跑者心聲:
讀者因讀書艷遇跑步。選擇跑步這項簡單卻機械式枯燥的運動是讀者活了二十多年做的最對的選擇。
第二章 2005年8月14日 夏威夷州考愛島
人是如何成為跑步小說家
概要:
第二章主要寫自己二十多年前如何無意間成為小說家。最初經營一家爵士俱樂部的店,白天供應咖啡、晚間改為酒吧、菜肴為輔,盈利不錯,就是從清晨工作到深夜。后來為了專心做自己的愛好——寫小說,店鋪歇業。跑步也就是那時候開始的。
筆記:
1.無論做什么事兒,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則不得安心。竭盡全力埋頭苦干,還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撂開手了。然而,如果因為模棱兩可,半心半意而以失敗告終,懊悔之情只怕久久無法拂去。
2.跑步有幾個好處。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器具和裝備,更不必特地趕赴某個特別的場所。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有一條馬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興之所至時愛跑多久就跑多久。
3.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這樣一種簡素而規則的生活宣告開始。一日之中,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在我是清晨的幾小時。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隨后的時間或是用于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需要高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時分便悠哉,不再繼續工作。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松精神,盡量早點就寢。
4.我能堅持跑步二十年,恐怕還是因為跑步合乎我的性情,至少“不覺得那么痛苦”。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么也堅持不了。
跑步
讀者感悟:
村上春樹今天能夠在全球如此聞名,源于當初那份對寫小說的熱愛追求,選擇大于努力。而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我們,誘惑無處不在,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了多數年青人最大的障礙。
跑者心聲:
若是熱愛跑步,那就去做。“堅持”這個詞語從來都是對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而言。
第三章 2005年9月1日 夏威夷州考愛島
在盛夏的雅典跑第一個42公里
概要:
第三章主要寫作者在上一場馬拉松三十公里后跑蹦的艱難舉動,及想獨自去希臘跑原始馬拉松路線,也是謀合一家男性雜志的邀請去希臘寫跑步游記。
筆記:
1.誰都不可能長勝不敗。在人生這條高速公路上,不能一直在超車道上驅車前行。
2.每次跑馬拉松,我大體都會經歷相同的心路。跑到三十公里,總覺得“這次沒準兒會出好成績呢?”。過了三十五公里,體內的燃料便消耗殆盡,開始對各種事物大為光火。到了最后,則生出“,揣著空空如也的汽油箱不停行駛的汽車”般的心情。然而跑完之后少頃,曾經的痛苦、可悲的念頭眨眼間忘得一干二凈,還下定決心:“下次我要跑得更好!”任憑積累了多少經驗,增添了幾歲,還是重復相同的舊事。
馬拉松
讀者感悟:
村上春樹把自己跑馬拉松多年的經驗,多數跑者都會遇到的心里反應用文字描述出來,實屬難得。
跑者心聲:
不,村上春樹說的不就是我在三十公里的內心起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