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4
這本書都在2012年9月讀過一次,那是剛開始跑步后的第一個秋天。從5月份,最初的800米一路堅持跑。九月開始工作,正式開始跑步減肥,從圖書館借來這本書,想要從一本書中找到堅持下去的動力。毫無疑問的,的確是找到了。后來專門買回家一本,在缺少動力的時候就隨便翻開一頁看一看。
第一次讀的時候,我剛剛開始跑步。之前沒有認真讀過村上春樹,在各大論壇和經驗介紹的文章里看到這本書,所以找來看。那時候跑步對于我還是陌生的,剛剛入門全程半程都是遙遠不可企及的距離。這一次,我又一次認真讀,我依舊是個新手,是個寫作的新手,高產的村上依舊是一個遙遠不可企及的目標。《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不光是寫跑步的所思所想,還寫了在這期間的生活和寫作,我可以將它當作圣經來閱讀了。
一本好書是值得反復讀的,每一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發現之前完全不會注意到的細節亮點。
上次閱讀的時候沒有做詳細的讀書筆記,因為只是想從書中獲得動力。后來會抽出其中的某幾頁讀一讀,體會村上的堅持。這次,要將每一篇文章細細的讀,邊把自己的感受記錄下。
前言 ?作為選擇對象的磨難
【其中一位選手,自從開始跑馬拉松,每次比賽都要在腦中回味哥哥(此人也是一位長跑運動員)教給他的兩個句子:Pain is invil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這便是他的真言。其微妙的含義難以正確地翻譯,明知其不可譯而硬譯不妨譯成最為簡單的:“痛楚難以避免,而磨難可以選擇”關鍵詞是這個optional。假使說,跑著跑著突然覺得:“啊呀呀,好累人啊,我不行啦這個“好累人”是無法避免的事實,然而是不是果真“不行’還得聽憑本人裁量,我以為,這兩句話簡潔地歸納了馬拉松比賽最為重要的部分。】
我問過很多跑者一個問題,跑馬拉松的時候你跟自己說的最多的話是什么?答案一般是兩種,一種是重復地罵自己SB,只有神經病才會花錢找罪受來跑馬拉松呢,再也不來了;另一種是,再多跑一點,就一點。這兩種狀態是跑馬人都能理解的,我們經常在跑步的過程中無比痛苦的嫌棄自己有病,同時還要欺騙引誘自己再多跑一點點,在兩種狀態的交替中,完成比賽。跟我們相比,這個選手的跑步箴言更富有哲理,這個真言是對跑步比賽的完美詮釋。我們無法避免跑步過程中的痛苦,但是這種經歷和痛苦正是因為自己的選擇而變得美妙。跑了這些年,對這種自己選擇痛苦的美妙深深吸引。
第一章
【七月底我來到此地,一如以往,租了一套公寓,早晨趁著涼快的時候伏案工作,比如說此刻便在寫這篇文章,關于跑步的自由的文章。現在是夏天,當然很熱。……他們并不知道,打東北方從不間斷地吹來的貿易風(信風)讓夏威夷變得何等涼爽;他們也不知道,在鱷梨樹那風涼的樹蔭下安閑地讀書,興之所至便去南太平洋的海灣里游泳這樣的生活,讓人感到何等幸福。到了夏威夷之后,依然每天跑步。除非萬不得已,一天也不間斷地堅持。自打重新開始這樣的生活,馬上就兩個半月了。】
這里寫的是村上夏季在夏威夷住著時的生活狀態,他在炎熱的夏天里規律的寫作、跑步,閱讀。這三件事都是我愛的事,如果可以再加上游泳和電影,那么把我扔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半年,也不會怕。七月的季節,及時有風也是炎熱的,趁著早起涼快的時候伏案工作,把最困難的事情放在最先做,“先把最大的青蛙解決掉”這是一種時間管理的方式,可以保證困難且重要的事情高效完成,防止拖延癥。早上寫作是好的狀態,夏日的清晨人們還沒睡醒,在還沒有被高溫炙烤昏昏沉沉的時候,思維活躍最適合伏案寫作。當今天的工作任務完成,接近十點鐘取一本書沿著樹下散步,停下來讀書困了就在樹蔭下打個盹,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從小我就喜歡樹蔭,在兩棵樹之間綁一張吊床在陰涼下讀書,搖搖晃晃枕著故事入眠。最喜歡的旅行方式不是去哪干什么,而是在陌生的城市找一個有樹有陽光的角落靜靜讀書。在陽光炙熱的午后,興之所至便去海邊,隨手脫下衣服跳到涼吱吱的海水中游泳,只是游不需要思考。遠處天空被落日染成絳紅色的傍晚,換上跑鞋沿路每天跑步,汗水流下來又被吹干,跑到太陽落山剩下我通紅的臉。這樣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