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魏斯曼演講圣經1:說的藝術》,摘錄自31~33頁
? 引起聽眾共鳴的關鍵,就是不斷回答一個核心問題:你能從中得到什么。這樣才能使你在演講時緊緊抓住聽眾利益,而不是僅僅把焦點放在產品特色上。他來自于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我能從中得到什么?”但是,我特意將“我”換成“你”以轉移焦點。
? 在這里,聽眾才是焦點。這種改變強調了所有參與交流的人都必須對外關注聽眾的需求,而不是在乎自己的需要。這就是引起聽眾共鳴的本質要求。在說我服別人時不斷尋找對方利益的切入點,就可以確保演講圍繞著最緊要的問題進行,也就是從一開始就引領聽眾走向設定好的目標。因為你給了他們一個跟著你走的好理由。觸發聽眾利益的六大問題:
□ 這對您很重要,因為……(補充聽眾的利益)
□ 這對您意味著什么呢?……(緊接著從聽眾的立場解釋)
□ 為什么我和您說這些?……(緊接著從聽眾的立場解釋)
□ 誰在乎呢?(“您應該在乎,因為……”)
□ 那又怎樣?(說出結果)
□ 還有就是……(說出聽眾的利益)
【I:拆書家講解引導】
說的目的如果只定位于訴說者一個人的信息輸出,其實只達成了目的的一半,而另一半更加重要,而通常情況下,另一半目的沒有達成。另一半目的在于傾聽者對于信息的接受。因此如果轉換一下訴說者的說話立場或者角度,另一半的目的則相對容易達成一些。比如將表達的內容與傾聽者的利益相結合起來,并將內容站在傾聽者的角度表達等。
【A1:聯系過往經驗】
這讓我想起來組內制作課件的時候,亓老師提示的第一個步驟,叫做引興趣,其實也是一種將培訓者的授課內容,站在受眾的角度進行表達或者將內容與與受眾結合起來的方式;在講課的時候第一個步驟叫做激活舊知,其實與上面的表達方式也有類似之處,激活舊知,是為了對比或分析而得出新知。無論引興趣或者激活舊知,都可以總結為:站在受眾角度,將授課內容與受眾利益或興趣結合起來表達。
【A2:規劃今后運用】
本周五或周六即將進行“大會戰”虛擬培訓團隊的新一輪復盤了,各位成員也已經形成了各自大約4-5周的授課經驗。計劃將拆頁當中“說的藝術”提到的觸發聽眾利益的六大問題應用到每位成員所承擔的授課內容的開場當中。并布置作為,請團隊成員每人按照上述方式撰寫對應課程的2-3種不同的開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