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天功課內容
短暫的休息結束了,今天正式開啟105天的格物班學習!
本周學習《答周道通書》這篇文章,本篇是陽明先生給周道通的信的開篇。文中講到吳、曾兩人至時,陽明先生正在為父親守喪,但看到他二人之誠,王陽明雖然心情憂傷也不愿辜負二人用意。由此可以看出,陽明先生對人的尊重之德。陽明先生在回復弟子的信中,待之以誠,直截了當指出做學問時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存在疲勞、遺忘的缺點,這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做學問的關鍵并不在于形式上的付出而在于真切與否,并強調做學問的關鍵核心處就是立志,只有立志才能達到真切,有了真切,在做學問時也就不會感到疲勞和遺忘。
昨天晚上讀書時,讀到“降低期待”這一章節,腦中突然想到晚上給兩個孩子聽寫漢字和英語單詞的事情。兩個孩子白天沒有抄寫漢字,錯了很多,聽寫完后我只叮囑他們改寫三遍,然后明天晚上繼續聽寫。兩個孩子對我的反應感到很意外,他們的媽媽沒有發脾氣兇他們。直到讀書的時候,我才意味過來,我實際上是降低了對他們的期待。我也意識到所謂的耐心或好脾氣很多時候就是適當降低期待。我們平時對孩子的責罵、對愛人的抱怨,歸根結底都是在以自己過高的心理預期去衡量對方、要求對方,忽視了對方的能力和感受。叔本華說過:“人生的幸福不是尋求快樂,而是沒有痛苦?!奔词刮覀冊谀骋活I域取得了成功,也應該時刻保持覺察,時常對不斷上調的心理期待進行清零。因為世間獲取幸福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主動降低心理期待。
第2天功課
今天談一下“圣人氣象”。
所謂“圣人氣象”,據說最早是由二程提出來的,指的是通過言行舉止透露出來的圣人修養境界的一種表達。
人人都想以圣人為楷模,借以修養自己的身心。但是各人引以為鑒的心態卻各有不同,有人只看了圣人表面的氣象,這樣就像找到一柄無星的秤桿,度量不出事物的真正分量,容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怎樣才能做出正確的衡量呢?陽明先生指出要從真切的落實處——從自己的良知上去體認,因為自己的良知本來與圣人沒有區別。圣人的氣象就不再圣人那里,而在我自己這里了,這也就是陽明先生說的“人人皆可以為圣賢”。
圣人氣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我們學習圣賢,學的究竟是什么?所謂“讀萬卷書“,如果僅記在腦子里,就還是圣賢的,就叫圣人氣象不在我們身上。只有真正利用圣賢給出的方法,“習”在自己身上,不斷去私欲、存天理,讓我們那顆心慢慢透亮,圣賢的智慧漸漸流入我們心間時才是真正的學習。最重要的是自己致得良知,通過一次次找到問題所在,改進,使“良知”恢復到原本就有的狀態。真心即道,道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以圣賢心為心,找回自己的真心。將良知付諸行動,致得自己良知,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第3天功課
忙完孩子的功課并完成自己的讀書任務后已經晚上11:30啦,致良知的功課還沒有寫。我是一個喜歡今日事今日畢的人,凡事都會提前完成,可能跟上學那會養成的習慣有關。記得上初中的時候,我一直是班上最努力的那個,寒暑假里別的孩子都在屋外瘋玩,而我幫父母做完家務和一些農活后,就會搬個凳子,支個桌子,然后就開始復習舊知或者預習新課,練習本上滿是我抄寫的單詞、自己歸納的知識點以及數學題。現在想起來,還挺懷念那一段努力奮進的日子呢!
今晚讀書,讀到“跨界潛行”。其實,現在很多人都在跨界,擁有一個B計劃是人生幸福的保障,它可以讓我們填充閑暇、排解無聊,甚至創造成就。設想一下,如果你有一件只要有空就會想著去做的有益且有趣之事,那將是多么棒呀!就像在咱們致良知平臺擔當志愿者,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外,還能收獲一份幸福和成長!晚上無意中看到德容姐姐的朋友圈,今天是她的生日,她在致良知平臺收獲了很多學友和學員的祝福。初識姐姐是在擔當第44期誠意班學組的時候,她正好也是另一個小組的學組。她在平臺學習比我久,一直無間斷地擔當志愿者,后來就一直擔當誠意班的學班,做得非常好,是一位很有能量、大愛付出的老師。平臺托舉并成就了很多愿意付出的志愿者。如果家人們想提升自己,最快的方式就是做擔當,擔當會展現你內在的優秀!
第4天功課
周道通向先生提出第二個問題,離群索居之人有什么好的方法保持自己的志向?
陽明先生給到他一個清晰的回答,我們無論獨處還是與朋友聚在一起,自己的問題唯有自己清楚,還需自行去解決,別人終究解決不了核心問題。
遇到問題還須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向外求都是問題,向內求才是解決之道。學會“轉念”,一念之轉,世界大不同。這讓我想起之前讀過的一本書《一念之轉》,作者說過“造成我們痛苦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對問題的看法”。這和陽明先生的四句教同出一轍“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我是一切的根源!
昨天晚上讀友分享了她的讀書,提到了3條精英們會做的事情,我覺得每一條都是我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第一條:早起2-3小時是一天的黃金時間。由于工作繁多的緣故,我每天都會忙到深夜,以至于早上總是起不早,有時候身體都會給我發送信號,我知道2024年我需要調整自己的作息和工作時間了。第二條:運動是恢復專注力的好方法。記得我上一次運動的時間還是10多年前,這些年幾乎就沒怎么運動過,身體笨重。春暖花開的日子快來了,要動起來啦,生命需要煥發活力。第三條:要學會取悅自己,指定自己的快樂清單。2023年一整年總是在忙著備課、上課,幾乎沒有什么休息時間。2024年想給自己的人生多一點留白,多一點獨自讀書靜思的時間,也能有時間去學習另一項技能。
第5天功課
陽明先生始終強調:學者的真切功夫還應當用在“致良知”這個根本上。“致良知”的出處來自《大學》中的“致知”。但“致知”中的知是指知識,而“良知”則是指知善知惡。做學問的人,從小到老,從早到晚,都是為了追求知識。周道通以為做事不是修養,只有誠心默坐,體認反思才是修養。但這正是陽明所反對的,他所提倡的事上磨煉,也恰恰是為此而發。
明代儒家學者繼宋代的程朱之后,以《大學》、《中庸》為依據,紛紛在“格物、致知”等命題上爭論不休。明初是朱學占有統治地位,至陽明心學問世后,一方面,成為儒學的又一面旗幟,開了一代儒學之新風;另一方面,也成為眾矢之的,遭到不少學者的異議。對于他人的異議和指責,陽明先生倒表現得包容大度,他認為這是學術發展的正常現象。一個人應該多多反省體察自己的過錯而不是議論別人的是非。
今天在商場,迎面向我走來一位靚女,隨手遞給我一張名片,并向我介紹是做營養餐的。我立馬會意,她一定是感覺我需要減肥啦!感謝這位美女的善意的提醒,我是有點超重了。春天已到,隨著賈玲的勵志故事,好似“減肥”應該提上日程了。三年前,我通過調整飲食半年(不吃米面等碳水)和熱敷的確成功瘦身到理想狀態。后來到了春節,吃起了米面,然后體重又一點點回彈到減肥前。市面上的減肥產品如果需要達到減肥效果,一定要配合調整飲食,少油、少糖、少碳水。哈哈,我感覺太難了,沒有甜食和碳水的日子好沒有幸福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