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更新《電影語言的語法》第二章及第三章內容,分別圍繞了電影剪輯常用的方式,電影基本手段和具體鏡頭的劃分展開講述。
第二章?電影平行剪輯的重要性
第三章 基本手段的定義
(以下為筆記部分)
01?什么是平行剪輯?
普多夫金認為“電影藝術的基礎在于剪輯”,并且在18世紀20年代,普多夫金就確立了五個剪輯技巧,它們分別是:對比,平行,象征,交叉,主題。
平行剪輯在電影剪輯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剪輯手段。
指的是交替地表現兩個或者更多的注意中心,用于清楚地表現兩條故事線的沖突和聯系,從一個注意中心交替轉換到另一個注意中心。常以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發生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并列表現,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結構之中。
在電影藝術中,?我們把電影剪輯稱之為“蒙太奇”手法,平行剪輯就是平行蒙太奇,格里菲斯、希區柯克都是極善于運用這種蒙太奇的大師。
平行蒙太奇得到廣泛的應用,首先因為用它處理劇情,可以簡化過程,節省畫面篇幅,增大影視作品容量和表達空間,加強影片的節奏其次,由于這種手法是幾條線索的平行表現,相互烘托,形成對比,易于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如影片《南征北戰》中,創作者用平行蒙太奇表現敵我雙方搶占摩天嶺的場面,造成了緊張的節奏,扣人心弦。
再比如《誤殺》中,觀看拳賽的李維杰向旁邊的觀眾解釋為什么醫護人員上場的原因。因為拳手被擊打倒這個時候容易吞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死亡。
與之對應的片段就是素察的死亡。
其實素察是當時并沒有立即死亡,而是暫時的擊暈吞舌。因此素察不是平平和她母親打死的,這里電影將不同的時空的多條情節進行平行表現,在一個完整的情節構架中展現。
與平行剪輯相反的是交叉剪輯。
這意味著在敘事上同時進行的兩個或者多個事件最終會匯聚成焦點。
比如說在電影里我們常見的“一分鐘營救”。人質的身上綁著炸彈,而英勇的主人公正在驅車趕往,為了形成緊張的狀態,剪輯師通常會在兩邊做交叉剪輯,最終主人公會來到人質身邊,如此段落的形成,便是交叉剪輯。
在電影《誤殺》中就大量用到了蒙太奇的手法,母女在家中和素察起爭執的過程、李維杰看拳擊賽拳王被ko片段鏡頭不停的交叉反復,就是典型交叉剪輯的運用。當李維杰看拳賽越興奮,平平母女越恐懼,觀眾看的越是揪心。
02?兩種基本類型
電影平行剪輯承擔了表現兩條或者更多的故事線、人物或者事務的人物。
相互作用的線索緊連在一起,在同一空間之內。相互作用的線索彼此遠離,發生在不同的地點,僅有一種共同的動機使它們聯系在一起。
以平行剪輯的方式將兩條故事線聯系起來使得它們相互依存,在銀幕上可以用這種方法和表現對比性的行為。在紀錄電影里有意識地將若干事件以平行的形式剪輯起來,便很容易獲得出色的形象聯想。
03?高峰瞬間與理解能力
電影剪輯取消了傳統戲劇的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它毫無預警地就把觀眾從這地方帶到那個地方,從現在帶到過去,而觀眾卻相當自然地接受了這一切。
怎樣運用平行剪輯:
若干短的單鏡頭
若干長的主鏡頭(主鏡頭的定義)
04?電影形式分兩類:
一類是新聞電影、紀錄電影、故事電影;
一類是動畫電影、木偶電影、對物體,動物或者人的延時拍攝。
這里主要探討的是第一類電影類型,無論是哪種形式的電影,無非都是用攝影機講故事。
新聞電影試圖記錄一種無法重復的動作和事件。
電影創作者很難控制自己所記錄的事件,是一名使用視覺記錄機械的旁觀者。這類電影最粗糙的形式制造出一系列不連貫的鏡頭,這些鏡頭記錄了整個事件的局部,而在銀幕上放映時則是一片混亂,許多東西沒有被表現出來,不過解說員能使這組鏡頭多少連貫一些。
紀錄電影的形式較新聞電影又有所變化。
大多數的紀錄片不是處理一件事,而是處理一連貫的在共同機動下所發生的的事件。當銀幕上表現這些素材時,對這一情景的真實順序可以做出各種改變,包括許多動機可以加入進去。
我們控制事件,用一種能夠掩蓋我們企圖干預事實的技巧來進行選擇,而這樣便使其離故事電影更近了一步。
故事電影:許多最好的紀錄片把純粹的真實和精心組合的虛構混成一體,從中獲取益處。
這種做法把我們引到最終的電影形式——完全的虛構。
在這里,事件也是真實的,不過可以根據需要任意重復,直到我們從一個、兩個或更多角度把表演或者動作最準確的微妙神韻拍攝在膠片上。為了有利于拍攝,每個情境都要經過仔細的設計和排演,其最終目的是為求模仿真實。
事實上,我們所看到的是一種更多豐富多彩的真實的版本。沒有單一的視點,而是多元的,那是在真實生活中任何人也得不到的。重新組合的真實是電影最受歡迎的形式。
而攝影機和拍攝對象間的距離遠近是不受限制的。從實踐中我們可得出五種有明顯區別的基本距離,分別是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景)。
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過渡切換,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的切換,比較生硬,二是是光學的切換,淡出、淡入、疊化和劃,就可以得到相對一種平穩的視覺轉換。
以上就是今天筆記打卡的全部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