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戶情況概述
艾媒:用戶注冊Evernote后的第一個月內,有0.5%的人選擇付費服務,6個月后這個數字變成1%,2年之后付費比例升至5.5%
小結:
印象筆記是一個長期應用,隨著在Evernote上存儲的筆記越來越多,用戶逐漸離不開此項服務,其付費的需求也在增長。
它不需要從用戶那里一次性賺很多錢,它希望在用戶在一生中持續付費。這就是Evernote的盈利模式。
2.需求分析
個人感受:
1.與筆記記錄,筆記管理相關的用戶需求,挖掘的非常細致
2.分享筆記的功能相當不完整,無法分享到主流社交平臺
個人猜測:
關于分享功能:也許印象筆記認為,一個個人信息管理工具不需要有社交分享功能。所以印象筆記暫時沒有提供分享到微信朋友圈,QQ等主流社交工具的入口。實際上用戶是存在分享筆記的需求的,因為通常筆記不僅僅是記錄工作,有些記錄就是為了分享觀點。另一方面,點擊分享按鈕發現無法分享到朋友圈,這個體驗與其他大多數應用的體驗感是不一樣的,或者說是不完整的。
另外說說工作群聊:個人認為是一個運營層面的產物,通過團隊需要的方式,來招徠新用戶,通過工作群聊作為切入口。
小結:
優:印象筆記對筆記編輯,管理,組織等提升工作效率的需求,挖掘得相當深入
劣:但對于一些中國本土化的用戶行為不夠了解,導致一些周邊需求沒有挖掘到,輔助功能不完整
3.功能,交互分析
part1:新建筆記功能
定位:基本功能,高頻,核心
關于除了文字筆記之外的更多筆記類型:
其實都是文字筆記中可以選擇性使用的輔助功能,所以是運營層面將輔助功能入口提前,人工曝光此功能
關于快速記錄功能:
拍照,手寫功能的前置,用戶需要快速記錄超大量信息的場景下,就非常方便。(省去了新建筆記,再添加其他內容的過程)
個人小建議:
1.增加錄音筆記功能,同樣為快速大量信息的方式
2.“附件”考慮刪除,因為此需求對應的場景主要為安排工作,記錄事項,多一步操作再進入選擇附件,帶來的時間成本可忽略不計。反之帶來的是非剛性功能前置的干擾。
小結:
優:
1.對用戶主流程的突出非常到位,引導用戶輕松完成建立筆記的流程。2.對特殊場景下的緊急筆記需求考慮周到,拍照與手寫筆記滿足緊急需求
劣:
部分輔助功能的前置意義不大,且影響用戶主流程。尤其對于新用戶,點擊加號的預期應該是新建筆記,而不是選擇筆記類型。雖然對文字筆記類型做了加大突出,眾多選項還是有一定干擾性。
part2:搜索功能
定位:核心,高頻,亮點
高級篩選搜索功能:附屬流程,簡化搜索主流程,同時保留提升搜索精準度的方式
亮點:
1.筆記名,筆記本,筆記內容全部皆可成為搜索對象以及搜索關鍵詞
2.一切皆可搜索:筆記中的圖片中的文字,一樣可以成為搜索對象!(親測有效)筆記附件中文檔內部的文字,同樣可被搜索!并且將全部整合到搜索結果中。對于用戶,只要搜索,就能找到
亮點2成為功能亮點的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技術壁壘
小結:
1.攻克了技術難關的搜索功能,為應用建筑了技術壁壘
2.解決了圖片式筆記信息價值低的問題。當圖片里的文字可以搜索,圖片筆記的價值會大大提高
part3:標簽功能
特點:有學習成本,初學者不常用
但卻是強大的筆記管理功能,然而使用復雜
小結:
優:
1.對非剛需功能的拿捏到位,雖然標簽功能強大,但是沒有因此進行過多的放大與引導,避免了對許多不需要此高級功能的用戶的干擾
2.在移動端與PC端賦予對標簽不同的功能,引導用戶在移動端使用筆記,PC端編輯,管理標簽
劣:
對于標簽這類高級功能,不經過思考歸納學習總結,是比較難發揮出標簽的巨大作用的。然而產品對于用戶對標簽的使用方式,似乎采取一種任其自生自滅的方式。
part4:說一個貼心的小按鈕-編輯按鈕
定位:基本功能入口
按鈕隱藏:當向上滑動時(代表用戶正在閱讀),自動隱藏編輯按鈕,增加可閱讀的空間,很貼心
4.IF I were PM
1.目前的分享按鈕,點擊之后只有一個出口,分享到工作群聊。存在兩個問題:
? ?a.違背用戶習慣-分享按鈕的作用與目前絕大多數應用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 ?b.對內容分享到社交平臺,同類或者相似類應用都有此功能。且另一方面,也是增加曝光拉來新用戶的渠道。
2.刪除附件按鈕
原因:上傳附件本來就需要尋找文件路徑,多一步操作再進入選擇附件,帶來的時間成本可忽略不計。帶來的是非剛性功能前置的干擾。
反之:提醒,拍照,手寫功能的價值在于用戶需要緊急記錄的場景,多一步操作可能會使用戶錯失一些需要記錄的信息。
3.優化支付流程
每次支付都需要跳轉到支付寶網頁版,掃碼支付或者密碼支付均不方便。如果本地有安裝支付寶,應該調用支付寶應用進行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