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內向者嗎?
在外向為王的今天
不管是在職場,學校,家庭,外向人格好像才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承認自己內向似乎有一點點丟人?
更有甚者把內向者刻畫成沒有朋友,沒有社交更沒有對象的死肥宅?
好吧,沒有對象這條,可能是真的。
作為一個內向型人格的大頭,感受到了世界的深深惡意。
我,藍大頭,今天要為內向者正名。
內向型人格只是一個偏好和傾向,不是害羞,更不是自閉。
判斷一個人是外向還是內向,有什么標準嗎?有。
如果你和別人相處,社交,互動一段時間之后,感到疲憊和壓力,需要獨處來恢復狀態和精力的,那么你就是內向者無疑了。
而外向者相反,和別人的相處,社交能讓他精力充沛。
他們往往有強烈的表達自己的欲望。
(這種欲望誰都有,只是他們很“強烈”)
所以,內向者的內心戲其實很豐富,自己的世界就能給他帶來很多快樂。
大頭想起了《生活大爆炸》里的謝耳朵。他在好友的婚禮上對兩個新人說:
希望你們給彼此帶來的快樂能有我自己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一樣多。
(不要想歪!)
很多大佬其實也都是內向人格,比爾蓋茨,巴菲特,林肯,甚至奧巴馬。
內向型人格的特點
敏感,不管是氣氛還是人的情緒,他們都能嗅到。
低調,安靜,喜歡傾聽,讓他們成為可以交心的朋友。
善于觀察和思考,喜歡經過充分考慮之后再說話和回答,所謂“慢熱”。
慢熱讓他們更容易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同時,也更顯得“真誠”。
這些特點“可能”帶來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
敏感讓他們過于在乎別人的感受,不會拒絕,或者說,拒絕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壓力。
這就很可能導致超負荷工作,過度緊張。而且,還會被別人利用,占便宜。
你們自己說說,有沒有“欺負”過一個不懂拒絕別人的妹子/漢子?
被別人誤解
你不想說話,喜歡傾聽,想要安靜,慢熱
別人當你是孤僻,優柔寡斷,愚蠢甚至是懦弱。
疲于經營關系,“人脈”稀疏,很可能成為邊緣人,小角色。
刻意回避的八卦,讓你錯過關鍵信息,跟不上別人的節奏。(這點作中性判斷吧)
低調,不愿成為焦點,那就只能被人忽略,喪失潛在的對象機會。
積極的人,會讓人格特點變成優勢,消極的人可能只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傷春悲秋。
這一切取決于你。
從來也沒人說過,機會是給外向的人準備的,是吧?
大家一般這么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有一個成語怎么說來著?后來居上。
外向者可能是第一個舉手的人,第一個被注意到的人,但是他要是沒有準備充分,第一個“撲街”的也是他。
嗯,大頭在這里并非給這兩種人格作價值判斷,沒有誰好誰壞,只是想要客觀的描述內向人格的特點,讓大家重新認識內向者的世界。
所以,內向的大頭其實羞于讓大家轉發這篇文章,嗯。
這篇文章的很多觀點源自《內向者溝通圣經》,作者珍妮弗·康維勒。如果你對如何運用內向人格的優勢感興趣,那推薦你看這本書。至少,可以讓你更了解你自己。
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藍大頭讀書】,回復“內向”即可得到《內向者溝通圣經》里總結的4P 法則(總感覺這個法則哪里怪乖的),讓你利用內向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