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在坐到屏幕前之前,下去看看,這會那個菜店的人應該會少很多了吧?它開門有好大一會了。下去,見到了前面有一個人走進。來到了靠近廊道這邊的門口,手里撥弄著幾個鋼蹦。見到了一條U型的長龍,將收銀臺封合起來吧?掉頭就走。昨天,在晚多了的時間點下去,見到的是空空如也。也不是啦,還有一點點的殘余,我拎了兩個椰子走開。然后,在廊道里,見到那位經常見到的賣豆腐的婦人,蠻驚奇她這會身邊還有這么多在手,拎了一小袋。往日的份量,往日的價碼,與往日不同:兩個人都說了謝謝,中午煎燒出來的味道很美。
更早。繞一圈見到了菜店還沒開門,外門排了一條龍。遠遠地站著,看了一會,決定繞開。在繞開之前,抬頭看著天空,沒有見到鳥飛,見到了一條白帶。那是一架飛機,在一如既往地往前,在空中留下一道傷痕。看多一會,那白線還在一直向前延伸,沿著一端。把頭稍稍地左扭一些,先前只是輝紅的地方,終于發出刺眼的光茫。是啦,太陽,已經爬上來了,紅紅的,圓圓的。先前的柔光讓人覺到愛憐,這時的亮光讓人不好意思直視。走開,折回再拐,進了小公園。一些地方印著紅色,讓自己回頭看,也見別人看過去。一位老太和一位老頭。
他們是在晨練,老頭的目光朝向那光,臉上沒有什么表情。老太湊近到他身邊,朝向那光,用雙手在胸前合起比劃出一個圓:你看,那是太陽,紅紅的,圓圓的。老頭看到了,聽到了,臉上沒有什么表情,老太邊說邊比劃的時候,臉上浮起了笑。走前面一點,轉身看向那光,拍一個。再走前面一點,轉身看向那光,再拍一個。小徑上會遇到過來的,邊上的空地上見到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在鍛煉身體,地上落了很多殘葉。往前去,來到了頭頂的天空有或大或小那么一塊的地方,邊走邊抬頭找。這一天蠻奇怪的,很少見到鳥兒飛,很少聽到鳥兒唱。
先前,在那個食堂邊上,見到了鳥。通常是烏鶇,這次是八哥。先前,從那個打扮成小花園的屋前過,門緊閉著,門前擺了一個鞋架,整整齊齊地展示了好多雙鞋子。小桌上沒了花,沒了書,整個看上去好像少了些什么。先前,在要走到南門的那個路口,將要左拐了,聽到前方傳來很大聲的貓在叫春。那叫聲吸引自己繼續往前。邊走邊辨識方向,以為貓是藏在對過的建筑物里,正要走到路的那邊去,聽出來聲音來自左前。邊往前,邊搜尋,看到了。兩只貓在左手邊墻的臺面上。我看到了它們,它們同樣看到了我,兩邊在相互打量,叫聲沒了。
站住,將它們拍下。小黑已經沿著臺階,上到了與它們平齊的地面上。我的右邊,誰的爺爺和奶奶已經走到南門口,再掉頭往回走了。稍前,在貓叫聲吸引我變向的時候,見到了她們正走過來,舉起曲起的左手輕輕揮一揮,打了招呼。對峙,貓和狗。貓跑了,狗追去。雖然不是在同個位置,雖然這兩只貓應該不是昨天那兩只貓,我算是幸運,見到了發出叫聲的貓。昨天是在那大樹倒下的邊上,近前的灌叢里傳來不停的叫聲。起先,我以為是樓里誰家的嬰兒在哭,抬頭看去,試著找出傳來聲音的那個陽臺或者窗戶。然后,聽清楚了聲音的來源位置。
沒有見到誰在叫,站在那錄了一段,到晚上從那過的時候,我告訴了你這事,后來還放了那錄音給你聽。你聽到了鳥叫聲,我當時忽略了的聲音。當時,貓叫聲是那么大,那么飽滿,好似充盈那整個空間。這時,貓叫聲很小,間隔發出的鳥叫聲是那么清脆。兩個時間聽到的,既是同個,又非同個。除了想要遇到昨天的貓叫聲,更想遇到昨天的雁飛過。出門有點晚,相比昨日相比前日。出門的一個動機很強烈,那就是在同樣的地方,第三次遇到可能在空中飛過的大雁。
沒有,雖然站得比前兩次更久,雖然天空顯得比前兩次清潔。除了個別的像燕子一樣的鳥偶爾見到,空中顯得如此清凈。小黑跑到前面去,又跑回來找我了。往前去,邊走邊抬頭看天空,不停地找,希望能夠在某個時刻捕獲到,大雁飛過的蹤跡。前面地上有一只貓站在,它看到了小黑,小黑看到了它。兩邊在相互打量,空中有一份緊張,我乘機抬頭看。貓跑了,狗追了,我見到的還是什么都沒飛過的天空。往前去,從昨天聽到貓叫聲的那個地方過,探向昨天貓藏身的位置。把頭扭回來,抬起,抬高。看到了什么,在眼前,在空中。是一個人字型的隊伍,正在朝南,那是一個整齊的、二三十只大雁的隊伍。掏出手機,跑了起來。
邊追邊瞄,在屏幕上看到了,再挪一挪畫框,拍吧。拍了。在屏幕查看到拍到了,它們已經飛得很遠了。這時,已經來到了柵欄墻邊上的草地上。剛才的那個追啊拍啊,讓自己變得多點興奮。頭頂上的這片天空夠大的,看了又看,還在希望等下能遇上剛才的那好事。沒有,連別的鳥都沒有遇上。往前去,走出很長一段,還在惦記大雁,還在惦記貓叫。見到了那棵櫻桃樹上的紅花變成了一顆果,看上去像是無花果,也許之前自己一直把它認錯了吧?在草地上走過,跌跌撞撞,忘記了查看那白蘭樹上,位于枝條頂尖的那個小彎彎,究竟是芽還是花??
在遇上貓叫聲之前,再次遇見了大雁。就一只,獨自地在朝北飛。有一點把我搞糊涂了的,那就是大雁的方向。前天遇到時,疑惑最多:為啥是朝南飛?昨天遇到時,以為已經解了惑:往南是為了與大部隊匯合,往北才是大方向。這個不但符合預先的推定,也與見到的吻合,自己兩次見到的往北去的大隊伍,數量都很大,第一次或許上了百只,第二次也有好幾十只。往南去的雖然也能成型,但數量沒有那么多。
合上了一本書。我歸納為一個英國人和一個印度人的故事,因為作為主角的兩位先生。合上的最后動作是拍下一些頁面,自己用來作為印記的。這些帶自己去到書里的第三個人,她是一位老太太,一位母親,一位信著什么的人,她所信的,可以將她稱為善人。她是貫穿這本書全程的人物,可以將她稱為這本書的靈魂。她象征著一種救贖,就像她向兒子主張的:“善意,善意,我們要滿懷更多的善意?!?/p>
這本書,我是先翻了尾上的一篇書評的,當時幾乎沒有看懂,幾乎已經將它帕斯掉了。然后,一頁一頁翻開,越來越多喜歡,越來越多被吸引。故事中,似乎是她逝去之后的情節,更吸引我,如此以至于一次放縱:一口氣將剩余部分翻完的時候,已經是深更半夜了。這有些意外,也很合理:她的靈魂的魅力,在她的肉身不在了之后,更加顯明。她似一個神明,她顯現出愛,她就是這本書的靈魂。
--------
作者:周惠來,完成于2022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