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周我做的具有積累意義的事情如下:
- 鍛煉身體——每天≥1H
- 學習音頻——每天≥30min
- 英語學習——每天≥30min
- 輸出文章:
《我在小區停車的糾紛中學到的》
《關于蒙田招聘問題的思考》
《關于公司產品手冊的設計疑問思考》
《關于賀老師靈感的一些回復》
二、本周我做的具有突破意義的事情如下:
周五跑步由過去的20圈增加到了25圈(收益于自己的「突破項」日回顧,詳見下述)
三、關于我本周的不足:
1.本周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如下:
- 周三上午去醫院體檢,幾個很簡單的體檢項目因為不熟悉就醫流程生生耗掉了整個半天時間。
- 自己在公司主持的30天行動計劃測試小組,其實并未花多少時間去關各個成員的進步與問題。
- 周日是第一次參加上馬活動,雖然我買了兩本書,但其實并沒有花多少時間去看書和針對性練習。
- 本周的鍵盤盲打速度刻意練習因工作項目過多以及將其的重要性放低而沒有實行。
2.上述不足之處的原因分析:
- 做事計劃性不足,比如醫院體檢,我應該提前就把馬拉松的表格打印出來,但是直到醫院后才想起沒打印,而后去醫院附近尋找打印店,耽誤時間。
- 把進步過多關注在自己身上,而沒有關注其他同事的進步。這其實是一種比較自私的認知方式,自己的進步必須也帶動其他同事的進步。
- 做事的前瞻性不足,比如上馬就是一件必須正視和系統化準備的事情,但是自己只是業余的方式去訓練,而因為時間不足等理由麻痹自己不愿意系統化的改進。
- 鍵盤盲打雖然有了進步,但是還需要繼續練習,時間雖然緊,但是不能因為時間緊而徹底一周內放棄練習,比如可以降為2天/次,不能一周內無這個聯系項目。
3.可以馬上改進的點:
- 公司內的成員每天的計劃的以人為單位進行統計、整理、輸出一個電子版,然后指出相關問題,列出改進意見,然后確定下周的主題會議日期,專門花時間集體溝通改進。
- 上馬周日的結束不代表常規訓練的結束,以100天為計劃進行專項訓練,首先把書里的知識提取出來,按照相關的步驟踐行,尤其要保證階段性跑步公里數達到標準值。
- 鍵盤練習自我最低要求保證每周≥2次,3次為基本合格。
四、本周我的突破性思考方式有:
改進了日回顧的兩點。
即將過往「今天做了什么事情」與「今天做事情的感受」刪除,替換成「今天做的具有積累意義的事情有哪些?占今天說做事情的占比多大?」與「今天做的事情具有突破性的事情有哪些?占今天的完成事情的占比多大?」這兩點。
這一思維的直接積極作用是我這幾天因為下雨在家里的下蹲練習做了三五次之后因為腿部很酸就不愿意再做了,而第二天我的這個「突破」意識告知我必須要有突破,否則就是重復自己前一天的練習,這樣意義不大。